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7(40)
时间:2019-02-28 02:00 来源:互联网 作者:大棒槌 点击:次
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内涵极其丰富,根据IMF、FSB和BIS的研究,这一概 念包含合理的机构安排、系统性风险的分析与监测以及一系列宏观审慎政策工 具的使用。现阶段我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时期,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凸显了改革并建立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强化宏观审 慎政策的必要性。为此,我国不断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从基于多部门合作的机构安排制度的完善、风险监测识别框架的不断健全、政策工具的运用与校准等多个方面,全流程、多维度维护金融稳定,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 底线。 (一)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2016年,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继续深入推进 金融监管政策、措施、行动的统筹协调,不断增强金融监管合力和有效性,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和促进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推动构建跨市场金融风险监测分析框架,健全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的风险通报机制,研究推进统筹金融基础设施监管和金融业综合统计管理。二是推动规 范保险机构跨行业跨市场发展,强化万能险监管,规范保险公司举牌行为,加 强保险资金股票投资和境外投资监管。三是加强对实业企业投资金融业的监管协调,研究对实业企业设立的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安排,推动制订金融控股公 司监管规则。四是促进新兴金融业态规范发展,推动建立更为规范的资产管理 产品标准规制,研究制定《互联网金融领域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推动建 立适应互联网金融活动特点的市场准入和日常监管制度。五是着力整顿金融秩 序,明确民间金融理财业务的监管职责分工,研究确定进一步规范场外配资、 清理杠杆融资的工作措施,推动加强对地方交易场所的监督管理,督促商业银 行、第三方支付机构与地方交易场所规范开展业务合作。 下一步,联席会议将继续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强化功能监管、综 合监管和行为监管,实现金融监管全覆盖。继续加强对跨市场金融风险的监测预警,强化对重点领域金融风险防范化解的政策协调和行动配合,着力提高风险应对处置能力。继续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筹监管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统筹监管金融控股公司和重要金融基础设施、统筹负责金融业综合统计 的决策部署,推动建立更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和金融业综合经营的监管体制机制。 (二) 加强系统性风险监测与评估 不断加强银行、证券、保险业金融机构和具有融资功能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的监测评估和现场检查工作。组织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开展金融稳定压力测 试,不断扩大压力测试覆盖范围。持续加强对重点领域和突出问题的风险监测 和排查,对银行业不良贷款反弹和利润增长持续承压,资产管理业务、股权众 筹和私募基金风险,保险资金运用等问题进行重点研究。继续加强对大型有问题企业的风险监测,及时处理重大风险事件,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区域金融 风险及特定行业趋势研判。 (三)有效使用并完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