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树市人民政府(8)
时间:2019-04-16 05:50 来源:互联网 作者:大棒槌 点击:次
相看 又叫相亲。双方互探家底,一般是女方侧面打探男家,满意就让男方到女家相看,了解对方相貌、家境等。现有所变化,初步满意后,选择合适地点(一般不在本家),双方亲属陪着,男女见面。男方满意则送女方礼包,女方不满意则拒收礼包。现有婚介、互联网络等多种方式相亲。 合婚 男方持男女双方生庚,算命合八字,即生辰的年、月、日、时的干支记法,各合二字,共八字,若无冲克,即将八字放置于双方家堂神龛香炉底下,三天内,家中不出打破锅、盆、碗、盏等事故,则算相合,又叫合八字,此俗今少见。 定礼 八字无碍,女方开具礼单:酒宴钱,衣服若干套,多少视家庭情况而定,但数字要成双。随时代的发展,礼单有所变化,现一般折合礼金,数额少则上万,多则七、八万以上,有攀比奢侈的现象。嫁妆种类时代性强,20世纪80年代多木箱、盆、自行车、收音机、录音机等。90年代后嫁妆逐渐多样化、高档化,有彩电、冰箱、洗衣机、摩托车、商品房等。 订婚 又叫“上厅”,即女方第一次正式上男方家举行订婚仪式。男方选良辰吉日,向女方送去一半定礼,设酒宴请女方亲戚。男方送女方金耳环、金项链、金戒指等订婚礼物,并送女方亲戚每人一份见面礼,如毛巾、布匹等,现改送红包。男方亲戚则要备礼前来祝贺。 过礼 结婚头天,男方将礼担送往女方,包括鸡、鹅、肉、鱼及新娘衣物等,女方则回送新郎全身一套新衣物。 迎娶 结婚当日,媒人陪伴新郎,领着迎亲队伍一路唢呐锣鼓前往迎娶。新中国成立前多坐花轿、土车。新中国成立后,以步当车,或者骑马。20世纪80年代后,多骑自行车,农村多请农用车。90年代后,多数以小车装饰成婚车迎娶。 出嫁 结婚当日,新娘先“开面”,用麻线绞去脸上汗毛,再沐浴换新装,现今新娘多请化妆师修容。出阁前,女方父母、亲戚要给新娘送“压箱钱”。出阁时,女子哭别父母,叫“哭嫁”,表示不忍离开之意。 拜堂 新娘由伴娘(必须是夫妻好合、儿孙满堂的妇人充任)牵扶,进入铺有草席、棉被的厅堂行大礼。新人双双拜天地、拜祖先、拜高堂,新人互拜,进入洞房。此俗今少见。 回门 又叫“做生姑丈”,婚庆酒席完毕,新郎新娘要回娘家拜客。酒宴上,新郎坐上席。礼毕,即回男方家共度新婚良辰。 洞房 村上婚礼司仪喝彩,亲友应彩,在彩声中,由伴娘将新娘引入“洞房”,在床沿上坐好,新郎给新娘揭开头盖,饮交杯酒、吃鸡汤饭。乡亲闹新房、看新娘、吃喜糖。20世纪90年代后,喝彩、揭头盖、闹新房已少见。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婚俗趋向简化,城乡差别也不断缩小,并不断融入新的礼俗。坐婚车、穿婚纱、拍婚纱照、婚庆摄影、旅游结婚等,都颇受青睐。城市婚礼多选择元旦、五一国际劳动节、国庆节等节日举办,婚宴多在在酒店举行,伴郎、伴娘则改由未婚青年男女充任。 丧葬 传统丧葬,俗称白喜事,属土葬。一般丧家,停柩三日。丧葬过程: 送终 老人临终前,家属须赶到老人身边,听取临终嘱咐。老人过世后,立即放鞭炮、烧纸钱,以示送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