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树市人民政府(35)
时间:2019-04-16 05:50 来源:互联网 作者:大棒槌 点击:次
周誉侃(1908.6.6~1976.11.13) 祖籍樟树永泰镇灌山村委,物理学家、物理教育家。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生于湖北汉口。誉侃幼年因父病故曾辍学在一家川药号当学徒。复学后就读于南昌江西省立第二中学。民国20~25年(1931~1936)在武汉大学物理系学习至毕业。民国25年(1936)秋,前往德国留学。最初在柏林高等工业学院及柏林大学学习,接着转至莱比锡大学W·海森堡(Hersenberg)和F·洪德(Hund)的理论物理课,一学期后回到柏林。民国28年(1939),转学哥廷根大学第二物理研究所。民国32年(1943),获哥廷根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民国35年(1946)回国,任广州国立中山大学理学院物理系教授。民国37年(1948),论文《氟化钕(NdF3)的吸收光谱》(Über das Absorptionsspektrum des Neodymfluorids NdF3)在《德国物理学杂志》(Zeitschrift Fuer Physik)(1948<124>,p52~67)上发表,获得学位后。新中国成立后,兼任中山大学物理系主任,中山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兼任中国物理学会广东分会理事,1958年任理事长。他编写的《固体发光学》教材,是中国最早的固体发光学教材之一;创办的半导体物理教研室,是中国最早建立的半导体专业人才培养基地之一;承担过中国“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中的“杂质在半导体中扩散规律的研究”项目,1976年逝世于广州。 张海棠(1912~2003) 张家山街道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民国19年(1930)3月,参加工人赤卫队,是年7月参加红军。民国20年(1931)任红军某部七团团部通讯班长。民国21年(1932)进瑞金红军学校学习,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升任副连长。民国23年(1934),参加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战时期在山东抗日根据地沂蒙山区率部与日军开展无数次拉网战役,时任团政委。解放战争初期任东北三纵二十五团团长,先后参加三保本溪、四保临江、辽沈、平津和解放武汉、海南岛等战役,在对敌斗争中英勇善战,先后被提升为副师长、师政委。1950年,任师长兼师政委首批赴朝作战,获朝鲜授予的自由、独立二级勋章。1954年7月,任辽宁省军区第一副司令员。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获八一独立、解放二级勋章。1968年,任辽宁省军区司令员。1975年,任云南省军区司令员、昆明军区副司令员。1979年2月,参加对越反击战,亲自带兵打穿插,消灭敌方20余个哨所,俘敌百余人。1981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勋章。1983年11月,离职修养。 刘远生(1914~1983.3.10) 原名刘国生,永泰镇周家庄人。广东军区副司令员。父早逝,母改嫁。民国19年(1930),彭德怀率领的红三军团到达新淦,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权。是年8月,远生在新淦投奔工农红军。民国21年(1932)5月,在龙岗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 6月,参加第四次反“围剿”的战斗。民国23年(1934)10月,随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远生身经百战,屡建战功。在突围战斗中作战英勇,多次被评为模范,所领导的部队多次被评为模范集体,受到军团干部大会的表彰和苏维埃报刊与红军报刊的表扬。抗日战争时期,在鲁中、鲁西南等地打过许多硬仗,被当地人民誉为“刘蛮子”、“刘猛子”,屡受山东军区嘉奖。解放战争时期,一直在“四野”,参加过辽沈、平津、南渡长江等大型战役。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副师长。新中国成立初,参加广西剿匪战斗。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历任军分区司令员、师长、广东省军区副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顾问等职。被授予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1983年3月10日,在广州病逝。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