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凤凰时尚网移动版

首页 > 资讯 >

樟树市人民政府(7)

母方  称母之父母为外公、外婆,俗称爱公、爱婆;称母之兄弟及配偶为舅舅、舅妈,俗称母舅、舅母;称母之姐妹及配偶为姨妈、姨父,俗称姨娘、姨爷(方言ya)。

妻方  妻之父母外称丈人、丈母娘或丈人婆,直称时与妻子持同样称呼。妻之兄弟及配偶外称大舅仔或舅老倌、舅母仔,直称时与妻子持同样称呼。

夫方  夫之父母外称家公、公爹或家管、家婆、公婆,直称时与夫持同样称呼。夫之兄弟外称内兄、叔仔;夫之姐妹及配偶外称姑仔、姐夫、妹郎,直称时与丈夫持同样称呼。

姻亲  夫妻双方父母互称亲家,直称亲家公、亲家母。亲家称儿媳外称媳妇,俗称新妇,称女婿外称姑丈,直称时呼其名。

社会  新中国成立后,对公职人员多称同志,对一般人也习惯称同志,或以亲属称谓相应称之,如大伯、大叔、大哥、大妈、大婶、阿姨、大姐等。年纪大的称老人家,年纪轻的称后生、妹子,年纪小的称细伢仔、草皮仔、细妹仔、细女仔,婴儿称毛伢仔、毛毛。改革开放后,男性称呼有先生、男士、师傅、老板等,女性称呼有小姐、女士等。21世纪后,时尚称谓不断出现,如美女、帅哥、靓妹、靓妞、靓仔等。

生育、庆寿

送园门  园门是圆梦的谐音,即圆求子之梦。头年结婚未怀孕妇女,次年元宵节时,村上男童结成群,捏泥娃娃放置于菜园门(也可现场用树枝扎成)上,插上油菜花,抬着送往夫妇家,将泥娃娃投掷其床上,以示送子到来,夫妇则设宴盛情款待,场面热闹。

催生  孕妇产前一个多月(逢八月、十一月提前,俗有“七成八败”、“十一月乃无花季节”之说,认为两月不吉利),娘家用喜篮送来公鸡、红糖、小孩衣物、被子、箩仔(摇篮)等,为女儿催生。

报喜  小孩出生,父亲备好一壶酒、一封糕、一封爆竹、两斤肉上岳母家报喜,到家门口放爆竹。进门时,生男孩壶口朝前,生女孩壶口朝后。此俗今简化,提壶已罕见,今人多先以电话及时报喜。

送贺篮  外婆得喜报后即日送贺篮,又叫喜篮,装上肉、鸡、糖、蛋等,也有送银项圈、手镯等贵重物品。夫妻双方亲友也送贺篮道喜。今人多送红包。

做三朝  孩子出生第三天,父母要摆酒向送贺篮的亲友致谢。此俗今少见,一般在满月时一并摆酒庆贺。

满月  孩子满月,摆满月酒,外婆备办礼物,亲友皆来祝贺。满月当天(或满一百天),请剃头匠给孩子剃头,俗称“满月剃头”。剃完后,给剃头匠一红包,作为赏谢。所剃胎毛用青布袋装好,挂于摇篮,表示日后发财,或用红包珍藏,或做成毛笔等工艺品以作纪念。

周岁  孩子满一岁,摆周岁酒,外婆及亲友备礼相贺。

做十岁  十岁生日是孩子最隆重生日,要做十岁酒。外婆送外孙一套衣物,从头到脚,包括帽子、衣服、鞋子、袜子等,叫“全新”,另外还要送个厚礼包,双方亲友也备礼来贺。

生日  逢孩子生日,家人煮三个鸡蛋一碗面为其庆贺。现今多买生日蛋糕,唱生日歌,或摆桌酒席庆贺。

庆寿  年满六十岁老人,每十年一庆,但一般不做八十寿庆,俗称八十不吉利,也有“做九不做十”的习俗。一般提前一年做寿,妻子不管年龄大小,都随丈夫一同做寿。庆寿过程:送礼,生日前,女儿送寿衣、寿被、寿烛、寿爆、寿面及父母衣物,现今还买庆寿蛋糕,亲友也以礼相贺;点寿烛,寿庆的头天晚上,由女婿点燃寿烛,一对寿烛要同时点燃,放置于上庭中央,再燃放寿爆,今人还另放烟花以示庆贺;拜寿 ,寿庆之日,设寿堂,贴寿联,寿星坐于堂上,晚辈按辈次年龄为序,双双叩拜,平辈亲朋则以手作揖相贺,今拜寿礼节简化,一般不设寿堂,只摆寿宴(儿子设宴),跪拜改为口头祝贺;吃寿面,亲朋好友宴前吃寿面,同时也给全村每人分送一碗寿面,现今多直接分送面条,一般每户两斤。

婚嫁

传统婚俗礼仪繁多,一般程序:

托媒  一般是男方托媒向女方求亲,现今多自由恋爱,但到谈婚论嫁时,多再托媒以尽礼数。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