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万字长文,把写作文的诀窍和盘托出(2)
时间:2019-04-11 20:39 来源:互联网 作者:阿刁 点击:次
北大自主招生考试出过一道作文题,题目是《暖》。有一位考生的作文打动了很多评委。她写的是生活中常见的小事——拜年。一般来讲,写“拜年”,又要扣“暖”字,无非一家人春意融融、欢天喜地、互致问候、温暖人心而已。或者去给孤寡老人拜个年,送去温暖。这样的文章我们见多了,也就不足为奇。 这位考生的构思与众不同,写的是和爸爸妈妈、姑姑一家、叔叔一家共九口人拎着大包小包年货给爷爷奶奶去拜年。爷爷奶奶早已在门口等候,脸上挂满笑容。进门一看,屋子里摆满儿孙的老照片,回忆往事,大家说说笑笑,这时爷爷奶奶去做饭——因为大家都爱吃他们做的菜。吃饭时大家继续说说笑笑,说的是工作、是单位的人际关系,这时爷爷奶奶在夹菜、听着,几次想说说从前,都被岔过去了。饭后,爷爷奶奶争着去洗碗,儿女们坐在客厅继续说说笑笑,这会说的是自己的孩子。洗碗之后,爷爷奶奶提议大家说说话,叔叔说打牌吧,打牌吧,于是大人小孩在一起打牌。“我”看着爷爷奶奶孤零零坐在沙发上,仍然面带着笑容。后来爷爷说累了,老两口回卧室休息了。看着他们的背影,“我”猛然发现,尽管屋子里子孙满堂来拜年,尽管说说笑笑喜洋洋,尽管年货礼物堆如山,两个老人还是生活在他们自己冷冷清清的世界里,暖的是节日气氛,暖的是自得其乐的儿女,不是爷爷奶奶的心。常回家看看,也就是看看,还是各人过各人的。
这篇文章大概千字,我听北大漆永祥老师讲的,这里只能复述一个大概。我的问题是,从我的复述中,你能否看出这篇文章为什么能打动很多评委?理由当然很多。最重要的一点是,考生是生活的有心人,平日里她在观察生活。 现在我们很多人忙来忙去,焦头烂额,每天脑子里只想着说话办事、休息娱乐,却忘了用眼睛仔细看看周围的世界。当我们“瞎忙”的时候,也就蒙蔽了眼睛;蒙蔽了眼睛,也就蒙蔽了世界。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生活就摆在那里,你不去看,自然就没有创作的素材和灵感。就算你读过千万篇优秀作文,也无非是用别人的眼睛替你看世界,对你自己帮助不大。 只有观察,当然还不够。眼睛和心灵,观察和思考,要结合起来。在《暖》这篇文章里,作者就不仅陈述眼睛所见的客观事实,她还在思考,而且她的思考带动了读者的思考。我们能说文中的儿女们不孝顺吗?或者文中的老人不幸福吗?人与人之间,有时候近在咫尺,却远在天涯,是时代使然,是代沟使然,还是生活原本就很无奈?恐怕不能简单地下断语。 在观察中思考,带着思考去观察,我认为这就叫做“灵魂在场”。 “灵魂在场”的人,作文深刻,做人深沉。 文章憎命达 我印象里,许多学生作文都碰触到生活的烦恼或苦难。例如:母亲为儿子治病奔走辛劳;拉板车的一家人在寒微中扶持相帮;母亲和孩子因为学习安排发生争吵;因为说真话而担心受到排挤;为得到一份生日礼物而对收入微薄的父亲心生抱怨……凡此种种,身处其中难免是一时的痛苦或不幸,但对作文本身,又何尝不是一件幸事? 生活有苦有乐,有顺境有逆境,有得意有失意,惟其如此,才真实和完整。一般而言,快乐随年龄的增长递减,痛苦随阅历的丰富递增。倒不是生活对年青人有什么偏爱,而是心智不成熟的时候,对痛苦的感知力低,所谓“少年不识愁滋味”是也。尤其当今,家里父母包办,学校师长关爱,许多孩子被“蜜糖”包裹着长大,生活永远是甜的,道路永远是顺的,久而久之,莫说愁苦,就连对快乐的感知力也下降了。这种状态,不利于心智的成熟,表现在作文上,就是幼稚、浅薄和无病呻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