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万字长文,把写作文的诀窍和盘托出(15)
时间:2019-04-11 20:39 来源:互联网 作者:阿刁 点击:次
作为一头梅花鹿,只要你能克制自己内心浅层次的欲望(收束文章前半段),执著深层次的追求(收束文章后半段),万物为我所用,那么谁是糖衣炮弹、绣花枕头,谁是中流砥柱、栋梁之才,恐怕很快就一目了然,何必死到临头才明白?(照应开头,用反问引发思考)。
应学生邀请,我用半小时写了这篇。我想,如果语文老师写不出,凭什么指导学生?光写不够,还应与教师倡导的作文观结合起来,学生才能印证。 当时我正给学生讲三种认识。一,议论文结构要有波澜,像大海的波涛一样,一浪高过一浪,让读者获得思维的乐趣。二,不怕读书少,只用课内素材,哪怕只用课内文言文素材,同样能写好。第三,时时刻刻紧扣材料,与材料的核心思想保持一致。 在这篇“下水文”中,我有意实践以上观点。用文学创作标准看,此文不值一提。以高中生应试作文的标准看,或许有点用处。为便于读者把握文章结构,附录旁批若干,以供参考——并非自恋。 读书,还是读书 鲁迅先生写过一篇《作文秘诀》,兜了一大圈,说秘诀在于“白描”: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鲁迅是大文学家,这番话是对当时已经有一定基础,又热切希望把文章写好的青年说的。 今日重温,颇感凄凉。“真意”且不必说,许多学生连“粉饰”“做作”“卖弄”的能力都丧失殆尽,提笔如扛鼎,对卷泪空流。就算搜肠刮肚写出来,不论叙事还是议论,又平铺直叙,一览无余,无病呻吟,荒腔走板。若把当年先生批评的“做作卖弄”之文放到今天,恐怕也会鹤立鸡群吧。 当前的作文教学也不是很争气,很多朋友热衷模仿范文,大谈技巧、方法,然而并没什么用。作为语文老师,我盼望回到原点:先给学生打好基础,让他们有写作的热望。基础和热望从哪来?答曰:读书,还是读书。阅读与写作一体两面,读多自然会写,写多自然会读,读写良性循环之时,是作文大功告成之日。
我用了三十多年,在拜读孔、孟、老、庄、韩、柳、苏轼、曹雪芹、鲁迅等老师的作品时不断揣摩,只有一点粗浅的经验。要说文字功夫,更加不伦不类。这是天分所限,实在没有办法。各位“恰同学少年”,记忆力好,悟性高,只要肯下决心,多读点书,你会不知不觉学会写作,你的心灵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变得成熟和强大。 与诸君共勉! 作 者 简 介
李煜晖,高级教师,西城区先进教育工作者,语文学科带头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与领导方向博士研究生。现为北京师大二附中教学副主任,文科人才培养项目负责人,文科实验班教师,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国家重点课题“普通高中文科实验班课程改革”课题组长。 (责任编辑:admi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