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凤凰时尚网移动版

首页 > 资讯 >

《中国历代大儒》第32章 心学大师 王守仁(4)

诗中表达了对马援为汉朝中兴而戍马边障、建功立业的景仰之情。其后,守仁 “屡欲为书献于朝”,却被父亲斥之为“狂”而阻止,由此可以看出他对人生价值 的领悟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心。

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王守仁17岁。这一年秋天,他遵照父亲的吩咐,前 往兴都(今江西南昌市)迎娶表妹诸氏为妻。诸氏是守仁的舅父诸养和(时为江西 布政司参议)的女儿,似乎守仁不太热衷于这门兄妹姻亲,以致于正式结婚那一天, 他闲游铁柱宫,遇着一位道士盘腿坐在榻上,于是相与对坐,款款交谈,喜闻养生 之说,竟将婚礼置诸脑后,忘了归去。家里人四处找他未见,直到第二天清晨才回 家。

婚后数月,守仁一直呆在舅父官署潜心学习书法,每日练字用力甚勤,乃至耗 纸数箱之多,其书法也取得了很大进步。后来他讲授“心学”,常常引此事为例启 发弟子们说:“吾尝学书,对模古帖,止得字形。后举笔不轻落纸,凝思静虑,拟 形于心,久之始通其法。既后读明道先生书,曰:‘吾作字甚敬,非是要字好,只 此是学。’既非要字好又何学也?乃知古人随时随事只在心上学。此心精明,字好 亦在其中矣。”(《阳明先生年谱》,以下从略。)可见,那时心学已经在王守仁 早年的思想中开始萌芽了。

次年暮冬,王守仁偕同夫人诸氏返归余姚,一路乘船到达广信(今江西上饶), 特地拜谒了年近古稀的理学家娄谅。娄先生字克贞,号一斋,曾师事崇仁吴与粥, 其学“以收敛放心为居敬之门,以何思何虑、勿忘勿助为居敬要旨”。早年出任成 都训导,从事地方官学的教育工作,不久告归,专以讲学著述为事。平生著有《春 秋本意》12篇、《日录》40卷、《三礼订讹》40卷。守仁进见娄先生,相谈十分契 合。娄谅“语宋儒格物之学,谓圣人必可学而至”,守仁大为信服,深受影响。因 此,黄宗羲在《明儒学案·崇仁学案》中说:“姚江之学(王学),先生(娄谅) 为发端也。”自此,守仁始慕圣贤之学,发愤研读宋代诸儒著作。

弘治三年(1490年),守仁祖父王伦在故里逝世,父亲王华因奔丧归余姚,便 吩咐从弟王冕、王阶、王宫及妹婿等人,为守仁讲析经义,磨勘八股,以应科举考 试。守仁白天随众课业,夜晚则搜取诸经子史勤奋攻读,泛滥于词章,往往深夜不 寐。由此,王守仁在学业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使王冕请人诚心佩服,愧莫能及。在 待人接物上,守仁一改过去的“和易善谑”,变为“端坐省言”,以仿效“圣人气 象”。王冕诸人怀疑守仁矫揉造作,故弄玄虚,守仁郑重其事地对他们说:“吾昔 放逸,今知过矣。”此后,王冕诸人也正襟敛容,随时随地注重自己的举止言谈。

四、究心朱学

弘治五年(1492),21岁的王守仁参加浙江乡试得举,随即奔赴京师,在父亲 官署用功准备来年会试。其间“为宋儒格物之学”,四处寻求朱熹遗书精心研读。 ‘一天,守仁忽然想到先儒所谓“衣物必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涵至理”的话, 于是就按照朱熹“格物穷理”的方法,特邀学子钱友同来官署“格竹”。据《传习 录下》记载,“钱子早夜去穷格竹子的道理,竭其心思,至于三日,便致劳神成疾”。 守仁认为钱友同精力不足,难穷格竹之理,便由自己亲身去格,然而“早夜不得其 理,到七日,亦以劳思致疾,遂相与叹圣贤是做不得的,无他大力量去格物了”。 守仁经过这次格竹的失败,认为格物穷理以成圣贤的途径实在走不通,又转而“随 世就辞章之学”。

次年春会试,王守仁名落孙山,士大夫相识者都纷纷前来安慰和勉励。当朝宰 相李西涯半开玩笑地对他说:“汝今岁不第,来科必为状元,试作来科状元赋。” 王守仁听了,当即提笔,一挥而就。在场的土大夫见之大惊,异口同声地赞叹道: 一天才!天才!”一些心怀妒忌的士大夫却在一旁悄悄地说:“此子取上第,目中 无我辈矣!”弘治九年(1496),王守仁再次参加会试,果然为妒忌者所抑,又一 次落第。有些同来参加会试的人因未能考中而感羞耻,守仁安慰他们说:“世以不 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闻者无不叹眼。虽然两次会试都不得中,但王 守仁并不因此灰心失意。他退归余姚,结诗社于龙泉山寺,优游度日。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