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大儒》第32章 心学大师 王守仁(2)
时间:2019-04-08 16:18 来源:互联网 作者:Kim 点击:次
守仁的父亲王华曾受陆九渊心学的影响,其制心功夫颇硬。14岁时,家乡龙泉 寺闹鬼甚是厉害,人们谈鬼色变,这儿的人全都吓跑了,唯独王华无所畏惧,照常 在寺中用心读书,即使到了深夜,依旧正襟危坐,吟诵不绝。事后有人问他:“向 妖为祟,诸人皆被伤,君能独无恐乎?”他回答说:“吾何恐?”又问:“请人去 后,君更有所见乎?”他回答说:“吾何见?”问者叹曰:“君天人也,异时福德 何可量!”王华不听别人传闻,而以鬼是否存在于我心来判断其有无,这明显地反 映出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说的影响,对王守仁“心外无物”说的形成当有启迪 作用。 王华因忤刘谨而致仕之初,有一位客人劝他学道家神仙之术,他毅然拒绝说: “人所以乐生于天地之间,以内有父母、昆弟、妻子、宗族之亲,外有君臣、朋友、 姻戚之懿,从游聚乐,无相离也。今皆去此,而槁然独往于深山绝谷,此与死者何 异?夫清心寡欲,以怡神定志,此圣贤之学所自有。吾但安乐委顺,听尽于天而已, 奚以长生为乎?”这种摒弃道家出世的态度,崇尚圣贤之学的思想观点,对王守仁 彻悟释道之非,立志做圣贤大有影响。 王华致仕归乡以后,辛辛苦苦攒钱修建了一座小楼房,峻工未久,不幸被一场 大火化为灰烬。当亲友、邻居纷纷前来救火的时候,他一一从容款待,谈笑行行如 平时,略不见有仓遽之色”。面对家遭火灾,王华能保持从容不迫,镇静如常,足 见其制心功夫非同一般。王守仁在父亲教养下,后来善于制心,谪龙场至闽界,夜 宿深山,不畏猛虎;陷龙场困境,艰苦备尝,仍谈笑歌诗。由上述可知,王守仁受 家庭影响很深,特别是他曾就学于父亲王华(王守仁《送德声叔父归余姚》),得 其教益尤多。 二、颖悟夙成明宪宗成化八年九月三十日(公元1472年10月31日),王守仁诞生于浙江余姚。 相传王母郑夫人怀孕达14个月之久,方才生下他。比起一般人来,他在娘肚子里足 足多逗留了4个月,这可是人世间稀奇罕见的事情。而当王守仁降生的时候,据说祖 母岑大夫人正做着一个神奇的梦,梦中见到一位身穿红袍、佩戴宝玉的神仙,在漫 天瑞雪笼罩和鼓乐吗奏之声中,从太空冉冉降临王府,专程送来了一个活泼可爱的 小儿,双手捧给了岑太夫人。霎时,岑太夫人一梦惊醒,恰恰听到了王守仁呱呱坠 地的啼叫声。为此,祖父王伦便根据这一吉祥梦兆,为新生小孙儿取名为“云”。 这事随后被同乡人和亲友们广泛宣传,大家都指着王守仁诞生的那座楼叫“瑞云楼”。 这两则美妙的传说,旨在表明王守仁为上天所授,不同常人。如此一来,王家的人 上上下下对守仁十分钟爱,百般袒护,使他从小自命不凡,放任不羁,得到良好的 自由发展。 可惜王守仁生来语音器官发育不大健全,直到5岁时还不能说话。有一天,他正 在和一群小孩玩耍,忽然看见一个癞头和尚来到面前,指着他大声说道:“好个孩 儿,可惜道破!”祖父王伦刚好从旁听见,不禁恍然大悟,便将王云改名为守仁。 据说从那以后,王守仁就能开口说话了,而且日渐显示出他的非凡智力。一天,他 突然背诵起祖父曾经读过的书文来,王家的人大为吃惊,问他怎么能够背诵这些书 文。他回答说:“曾经听祖父朗读这些书文,我在一旁便默默地记在心里了。”众 人听了,无不叹服其记忆力之强。此后,王守仁被送入家塾,正式开始了他的读书 生活。 10岁那一年,父亲王华进士及第,高中状元,授官翰林院修撰。第二年,王华 将父亲竹轩公和儿子守仁一同接往京城(今北京市)官邪。竹轩公为人洒脱,向有 名士风度,现在又因儿子考取新科状元,胸次更加豪爽、超迈。赴京途中,与文士 相遇,往往即兴题咏,吟诗作赋。一日路过金山寺,与客饮酒半酣,诗兴大发,本 想信手草成一篇,不料微吟半晌,迟迟未就,只得在那里默默发窘,这时,聪明而 自负的王守仁从祖父身边一下子站了起来,脱口吟成一首七言绝句: 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 顿时,四座皆惊,众人喷喷称叹。有人想再试一试守仁的诗才,又以《蔽月山 房》为题,令其吟诗一首。守仁不假思索,随即应口诵道: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这两首七绝诗,既有气吞环宇之概,而又富含哲理,竟出自11岁孩童之口,充 分显示了王守仁少年天才,颖悟夙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