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凤凰时尚网移动版

首页 > 资讯 >

《中国历代大儒》第32章 心学大师 王守仁(3)

次年,王守仁在京城就塾师受学,仍旧豪迈不羁,自由放任。父亲王华时时为 此而忧虑,但竹轩公却认为守仁孙儿天性使然,必有所成。一次,守仁与同窗学友 在长安街游玩,偶然遇到一位相士,面对着他仔细打量了一番,然后诧异地说道: “我为您看一个相,您一定要紧记我的话,当您胡髯飘拂衣领的时候,就会进入圣 贤之境;当您胡须长达上丹田的时候,就会结成圣贤之胎;当您胡须长达下丹田的 时候,就会修满圣贤功果。”守仁听了,深感其言,自那以后每每对书静坐凝思。 他曾经向塾师问道:“什么是人生第一等事?”塾师答道:“只是读书举进士而已!” 守仁听后不以为然,当即辨驳道:“举进上恐怕不能算第一等事,而读书学做圣贤 才是头等大事。”不看重登第做官,而有志于读书学做圣贤,这表明一个12岁的少 年已经开始关注学习目的,探索人生价值了。

13岁时,王守仁的母亲不幸去世,他从此失去了母爱,感到人生的莫大痛苦。 传说王守仁曾一度饱受继母的残酷虐待,为了改变自己的痛苦处境,他煞费心思, 想出一个惩治继母的好办法。有一天,他去街市买回一只长尾林鹗,悄悄藏在继母 卧室的被子里。当继母晚上睡觉打开被子时,长尾林鹗猛然飞出,在屋子里一边扑 腾,一边怪叫。按传统风俗,最忌野鸟入房。继母当下感觉到这是不祥之兆,十分 担忧大祸临头。趁此机会,守仁便从街市请来了一个早被收买的巫婆,假装守仁生 母附体以恐吓其继母说:“你虐待我儿子,我今天要你的命!那长尾林鹗就是我的 化身,你要放明白一点!”继母顿时浑身直打哆嗦,随即扑通一声跪在地上,一个 劲地向巫婆磕头求饶,并发誓从此不再虐待守仁。后来,继母“于是遽改其行,一 朝而为贤母。”(清·唐甄《借书》第4页,中华书局1984年版)

三、泛滥词章

王守仁人生观和学术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前、后“三变”的曲折过程。 对此,黄宗羲在《明儒学案·姚江学案》中作了简明扼要的概述:

先生(王守仁)之学,始泛滥于词章,继而遍读考亭之书,循序格物,顾物理 吾心,终判为二,无所得入,于是出入于佛、老者久之。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 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其学凡三变而始得其门。自此以后,尽去枝叶,一意本原,以默坐澄心为学的…… 江右以后,专提致良知三字,默不假坐,心不待澄,不习不滤,出之自有天则…… 居越以后,所操益熟,所得益化,时时知是知非,时时无是无非,开口即得本心, 更无假借凑泊,如赤日当空而万象毕照。是学成之后又有此三变也。

王守仁之学,以“龙场悟道”为界线,分为前、后“三变”两个时期。第一时 期始由“泛滥词章”,再到“遍读考亭之书”,转而“出入于佛、老”,是为前三 变;第二阶段始由“龙场悟道”之后提出“知行合一”之说,“以默坐澄心为学的”, 到专门倡导“致良知”之教,再到居越讲学,“所操益熟”,是为后三变。以下结 合王守仁的生平活动进行分述,先叙其“泛滥于词章”阶段的情况。

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王守仁年满15岁。他怀着尚武抱国的雄心,出游居 庸三关。居庸关旧指军都关、蓟门关,位于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北部。此地为长城要 口之一,控军都山隘道(军都陉)中枢。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建关,与紫荆关 (位于河北易县紫荆岭,为河北平原进入太行山的要口之一)、倒马关(位于河北 唐县西北部,为河北平原进入山西高原的要口之一)合称“内三关”,形势险要, 向为兵家必争之地。守仁在这里察看山川地形,访问少数民族,打听备御方策,又 与胡人追逐骑射,胡人没有谁敢欺侮他。经过一个多月的漫游考察,守仁“慨然有 经略四方之志”。一天,他在梦中拜谒了汉代伏波将军马援的词庙,醒后有感于马 援“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而还”的名言,挥笔写下了一首绝句:

卷甲归来马伏波,早年兵法鬓毛皤。
云埋铜柱雷轰折,六字题文尚不磨。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