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家训全文及译文(21)
时间:2019-03-26 12:44 来源:互联网 作者:阿刁 点击:次
齐文宣帝[1]即位数年,便沉湎纵恣[2],略无纲纪[3];尚能委政尚书令杨遵彦[4],内外清谧[5],朝野晏如[6],各得其所,物无异议,终天保[7]之朝。遵彦后为孝昭[8]所戮,刑政[9]于是衰矣。斛律明月[10],齐朝折冲[11]之臣,无罪被诛,将士解体[12],周人始有吞齐之志,关中[13]至今誉之。此人用兵,岂止万夫之望[14]而已哉!国之存亡,系其生死。 【注释】 [1]文宣帝:即北齐的建立者高洋(529—559),字子建,渤海癐(位于今河北景县)人。公元550—559年在位。即位后改定律令,修建长城。后以功业自矜,嗜酒昏狂,以淫、乱残暴著称于世。 [2]沉湎:也作"湛沔"。多指嗜酒无度。纵恣:放纵恣肆,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3]纲纪:法纪。 [4]尚书令:尚书省长官,直接对君主负责总揽一切政令的首脑。杨遵彦:名癑,字遵彦。北齐大臣,官至尚书令。文宣帝委政后,总摄机衡,百度修敕,旧时人言"主旨于上,政清于下"。 [5]谧(mì):安宁。 [6]晏如:平静。 [7]天保:北齐文宣帝年号,公元550—559年。 [8]孝昭:北齐孝昭帝高演,字延安。文宣帝同母之弟。 [9]刑政:刑律政令。 [10]斛律明月:即斛律光(515—572),字明月,北齐朔州(今山西朔县)人。高车族。长期从事对北周的战争。任左丞相。为后齐主所疑忌,被杀。 [11]折冲:使敌战车后撤,即击退敌军。 [12]解体:肢体解散。比喻人心叛离。 [13]关中:地理上的习惯用语,有时专指今陕西关中盆地,有时也包括陕北、陇西。当时是北周的主要根据地。 [14]万夫之望:意谓万人之所瞻望,即众望所归。 【译文】 齐朝文宣帝即位几年以后,便沉湎酒色,放纵恣肆,一点不顾及法纪。但他尚能将政事交给尚书令杨遵彦处理,所以朝廷内外,清静安宁,各种事务都能够得到妥善安排,大家都没有什么意见,这种局面一直保持到天保之朝结束。杨遵彦后来被孝昭帝杀害,国家的刑律政令从那以后就衰败了。斛律明月是齐朝安邦却敌的重臣,无罪被杀,军队将士因此而人心涣散,周国才产生了吞并齐国的欲望,关中一带人民一直到现在对他仍称赞不已。这个人用兵,岂止是千万人希望之所归而已啊!他的生死,维系着国家的存亡。 【原文】 张延隽之为晋州行台左丞[1],匡维主将[2],镇抚疆场,储积器用,爱活黎民,隐若敌国矣[3]。群小不得行志,同力迁[4]之;既代之后,公私扰乱,周师一举,此镇先平。齐亡之迹,启于是矣。 【注释】 [1]晋州:州名。北魏建义元年(528)改唐州置。治所位于白马城(当今山西临汾市)。行台:在地方代表朝廷行尚书省事的机构。 [2]匡维主将:辅助支持主将。匡,帮助。维,维护。 [3]隐:威重貌。敌国:与国相匹敌。 [4]迁:贬谪,调离。 【译文】 张延隽任晋州行台左丞时,辅助主将,镇守安抚疆界,储藏聚集物资,爱护救助百姓,其威严庄重仿佛可与一国相匹敌。那些卑鄙小人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就联合起来贬放逐谪他。取代了他之后,晋州一片混乱,周国军队一起兵晋,州城就先被平定。齐国败亡的迹象,就从此开始了。 【评析】 《慕贤》篇,即阐述作者仰慕贤才的篇章。作者认为一个人在年少的时候,应该多接触有德行的君子,在潜移默化之中,自己的性情会得到很好的陶冶,自己也会变得有德行。对于那些有德有才的人,平时一定要对他们尊敬,并且努力向他们学习。对古代的贤人如此,对身边德才兼备的人也要如此。 《颜氏家训》卷三 勉学第八 【原文】 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遍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1],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2]汝耳。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3]。及至冠婚[4],体性稍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5],无履立者,自兹堕[6]慢,便为凡人。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沈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差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有识旁观,代其入地。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 【注释】 [1]郑重:此处是频繁的意思。 [2]寤(wù):通"悟"。 [3]《礼》:指《礼记》。《传》:指《左传》。《论》:指《论语》。 [4]冠婚:旧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之礼,称冠礼,表示已成年。 [5]素业:清素之业,即士族所从事的儒业。本书《诫兵》篇:"违弃素业。"义同。 [6]堕:通"惰"。 【译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