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家训全文及译文(12)
时间:2019-03-26 12:44 来源:互联网 作者:阿刁 点击:次
现在的人避讳,比古人更为严格。那些为儿子取名字的人,应该为他们的孙子留点余地。我的亲属朋友中有讳"襄"字的、讳"友"字的、讳"同"字的、讳"清"字的、讳"和"字的、讳"禹"字的。大家凑在一起时,交往比较疏远的人一时仓促,讲出话来总是难免冒犯众人,听话的人感到伤心,让人无所适从。 【原文】 昔司马长卿慕蔺相如[1],故名相如,顾元叹[2]慕蔡邕,故名雍,而后汉有朱伥[3]字孙卿,许暹字颜回,梁世有庾晏婴、祖孙登,连古人姓为名字,亦鄙事也。 【注释】 [1]蔺(lìn)相如:战国时期赵国大臣。因完璧归赵和渑池相会之功,被赵王任为上卿。对同朝大臣廉颇容忍谦让,使其愧悟,成为团结御侮的知交。 [2]顾元叹:顾雍(168—243),字元叹,三国吴郡吴县(今属江苏)人。出身江南士族。初为合肥长。孙权称帝后,被任命为丞相,在吴国执政达十九年。 [3]朱伥:字孙卿,东汉寿春人。官至公卿。原文为"朱张",据《后汉书·顺帝纪》注,此人为"朱伥"。 【译文】 从前司马长卿钦慕蔺相如,因此就改名为相如,顾元叹钦慕蔡邕,因此就取名为雍,而后汉有朱伥字孙卿,许暹字颜回,梁朝有庚晏婴、祖孙登,这些人把古人姓名都作为自己的名字,也太卑贱了。 【原文】 昔侯霸[1]之子孙,称其祖父曰家公;陈思王[2]称其父为家父,母为家母;潘尼[3]称其祖曰家祖:古人之所行,今人之所笑也。今南北风俗,言其祖及二亲,无云"家"者;田里猥人[4],方有此言耳。凡与人言,言已世父[5],以次第[6]称之,不云家者,以尊于父,不敢家也。凡言姑、姊妹、女子子[7]:已嫁,则以夫氏称之,在室[8],则以次第称之。言礼成他族,不得云家也。子孙不得称家者,轻略[9]之也。蔡邕书集,呼其姑姊为家姑、家姊;班固[10]书集,亦云家孙;今并不行也。 【注释】 [1]侯霸(?—37):字君房,东汉河南密县(当今属河南)人。汉初为尚书令。他熟知旧制,收录遗文,条奏前代法令制度,多被采行。后为大司徒,封关内侯。 [2]陈思王:三国曹魏诗人曹植(192—232),字子建,谯(当今安徽亳县)人。曹操之子。封陈王,死后谥"思",人称陈思王。有《曹子建集》。 [3]潘尼(约250—约331):西晋文学家。字正叔,荥阳中牟(当今属河南)人。官至太常卿。与叔父潘岳以文学齐名,世称"两潘"。有《潘太常集》。 [4]田里:指农村里。猥人:鄙俗之人。 [5]世父:伯父。 [6]次第:排行。 [7]女子子:女性孩子,女儿。 [8]在室:指女子未出嫁。 [9]轻略:轻视忽略。 [10]班固(32—92):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孟坚,扶凤安陵(当今陕西咸阳东北)人。《汉书》的撰写者。善于作赋,有《两都赋》等存在。又著有《白虎通义》。 【译文】 先前侯霸的子孙称其祖的父亲叫家公;曹植称他的父亲叫家父,母亲叫家母;潘尼称他的祖父叫家祖。旧时的人就是这种称呼法,在今天的人看来就为笑柄了。现在南北各地风俗,提到祖父母及双亲,没有冠之以"家"的;只有山村野夫,才会这样称呼。凡是与别人谈话,涉及自己的伯父,就按父辈排行的次序称呼。不冠以"家"字的原因,是因为伯父尊于父亲,所以不敢称"家"。凡是说到自己的姑表姊妹,已经出嫁的,就以她丈夫的姓氏来称呼她;还未出嫁的,就按兄弟姊妹的排行次序来称呼她。因为女子嫁给婆家,不能称"家"。对于子孙不可称"家"的原因,是为了表示对他们的轻视。蔡邕的书集中,称他的姑、姊为家姑、家姊;班固的书集中,也说到家孙;现在都不用这种称呼了。 【原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