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凤凰时尚网移动版

首页 > 资讯 >

《管子》管仲瑜不掩瑕的两大缺憾(4)

令人遗憾的是,当桓公问及立哪个孩子比较合适时,管仲却直接把皮球踢了回去,反问桓公更倾向于谁。当然,无论是出于对当事人的尊重,还是有意避嫌,这样做也算是明智之举,毕竟宫闱私事往往比朝廷公事更加复杂,历史上不少名臣都曾一不留神栽在立嗣问题上。

桓公自己表示倾向于老三姜昭,但又担心老三镇不住摊儿,抵挡不了如狼似虎的五兄弟。这确是立嗣问题上的常事,没有及早确定和培养继承人,不仅得宠的儿子们会各怀异志,而且找不着组织的大臣们也会因此而各找队伍,从而形成足以制约一把手意志的现实力量。这很有点像现代的政党、压力集团的意思。

话说到这份上,应该是管仲拿个主意的时候了,可没想到他这次竟然把皮球踢得更远,虽没有冲出亚洲,但也踢出了国门——让桓公在诸侯中寻觅一个合适的托孤人,把嗣君小昭托付出去。

这实在太说不去了!自己的内政、家务自己解决不了,而要拜托外人。且不说家丑外扬的丢面子和引狼入室的风险,如果小昭的君位必须要靠外人才能坐稳的话,桓公的一世英名和和齐国的霸主地位必然会因此而一去不返。

一向对管仲言听计从的桓公早已丧失了他青年时的独立思考能力,又一次无条件地接受了他的建议——册立小昭为世子,并选择了宋襄公作为托孤者,拜托他在关键时刻罩着小昭。

这一决定不仅为齐国带来了长时期的动荡混乱,而且作为一个副产品,还激发了宋襄公本不该有的“大志”,导致了宋襄争霸的闹剧兼悲剧。

之所以会发生那么大的动荡,不仅是因为小昭那哥儿五个的不安分,在其中起更大作用的是管仲早就不满,但始终没有铲除的三竖。

本应该对立嗣问题负责的管仲奇怪地弃权了,但本不应该参与此事的三竖却一直热烈地掺和在其中——竖刁和易牙投靠的是六夫人中的长卫姬(即桓公两个卫国老婆中较大的那个)和其子姜无诡,开方追随的是夫人葛嬴及其子姜潘。

这个姜无诡名字听起来很光明磊落——不搞阴谋诡计,但这显然只是他挂羊头卖狗肉的虚假广告而已,在他们六兄弟中,最热衷于玩阴谋的就是他,在老爸死后最早发难把三弟撵走的也是他。

还有一说,姜无诡的名字叫做姜无亏。如果是标榜自己行止无亏的话,那么这个名字的虚假程度就与“无诡”异曲同工;但如果是表示自己绝不肯吃亏的话,倒算是喊出了他的心声。

俗话说露头的椽子先糟。出手最早的姜无诡被小昭的托孤大人宋襄公出兵干沉,与他的哼哈二将竖刁、易牙一块去阴间找老爸作检讨了。之后,小昭作了十年国君,终于难逃宿命,被开方和小潘谋杀;小潘当了十九年一把手后总算寿终正寝,但他的儿子却又被六兄弟中的姜商人做掉了;可惜姜商人可能更适合经商而不适合从政,当了四年国君后就被大臣所杀,自己的另一个兄弟姜元毫不费力地接班作了新一代掌门人,圆了多年的君王梦。

至此,除了老六姜雍很明智地急流勇退跑路之外,其他五个把闹剧进行到底的兄弟们都过了一把老大的瘾,虽然时间长短不同,政绩好坏各异,但数十年的混乱却足以把老爸的基业毁得满目疮痍。曾经显赫一时的齐国就这样走向了衰弱,坐视楚国、晋国、秦国,甚至吴国的强大而无力相争。

管仲之后,霸业不再!这不仅是齐国后世君臣的哀叹,也是喜爱齐桓体系的一切后人的痛惜。

掩卷沉思,这表面上看来似乎是萧蔷之祸的导致的混乱,是一场兄弟争家产不养老的家庭悲剧,但对于家国同体的君王来说,从来就没有单纯的“家庭私事”,他的一切事务都与国家政治息息相关,因此,清官难断家务事的托词对于君主并不适用。俗话说“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如果在管仲之后,丞相的位置上有了合适的接班人,可以想象,这一切悲剧都是能够避免的。

但是,现实中从来都没有“如果”,在实行了数十年的“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的齐国,身为老板的桓公早就没有了自主经营的能力和兴趣。于是不可避免的,他把管仲留下的真空权力慷慨地授予了他最喜爱也最为信任的身边人——三竖。

当然,这看起来似乎同样是桓公的最大责任——事实也确实如此,但作为全权代理国政几十年的仲父来说,没有培养接班人毕竟也是难辞其咎。苏辙所说的“三竖之乱始于管仲”就是从这个角度来说的。

四、 无所荐导致的后继无人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