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凤凰时尚网移动版

首页 > 资讯 >

《管子》管仲瑜不掩瑕的两大缺憾(3)

三竖之二:雍巫,表字易牙;职业:侍卫官;特长:同上外加烹调;主要资历:为桓公做了一顿美味,原材料是自己的三岁儿子;政治背景:同上。

三竖之三:开方;职业:大夫;特长:同上但不擅长烹调;主要资历:抛弃卫国太子职称而投靠桓公,自称是因为仰慕;政治背景:同上。

就是这三个家伙,跟着齐桓公几十年,明明没有什么本事(潜规则的本事除外),却极得领导的喜爱,成为不可或缺的人物。当然,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充分满足了桓公的自恋心理,认为自己原来是这么地让人崇拜。这就足以让他们成为权势显赫的心腹大人了。

为了给予他们晋升和赏赐的机会,桓公曾多次任命他们参与军政大事,还好在管仲的约束下,虽然没有什么立功表现,但也万幸没有出大乱子——竖刁除外,在管仲蓄谋已久的伐楚之战中,他受了蔡国(楚国的亲家)的贿赂通风报信,使楚国得以提前准备,从而导致管仲处心积虑地集合十几国大军而未能实施征伐,只签订了一个类似于城下之盟的“昭陵之约”就退兵了。

要说受点贿赂,干点欺男霸女、把持朝政的坏事,那只是小人们的本职工作,似乎还不足以名垂青史。然而,作为春秋小人偶像派的三竖,自然不会这么胸无大志。虽然他们没机会拜读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但与生俱来的天分却让他们自觉地实践了这一原理——在满足了中饱私囊的物质追求之后,油然而生出篡权擅政的政治抱负。从纯粹理性的角度来看,这也算是自强不息了。

当然,对于作了几十年霸主的齐桓公,他们还不敢大张旗鼓,尤其是在管仲生前,他们总算保持着不敢捋虎须的明智。于是,他们发扬了持久战的精神,把目标瞄准了下一代,本着干坏事从娃娃抓起的精神,各自投身于齐桓公儿子们的阵营中。

桓公的后宫虽然还达不到后世三千佳丽的规模,但毕竟也是贵为国君,而且他自己也曾羞答答地表白过“寡人好色”,所以,他的老婆队伍绝对称得上兵强马壮,相应的,儿子的数量也很可观。

西方古典经济学说过,人都是有感情偏好的。这不仅是对事,对人更是如此。在数以连计和数以营计的一大票老婆和儿子中,桓公最喜欢的是六个“如夫人”及其与自己合作生产的六个产品。

“夫人”,是三妻四妾时代男人的“正老婆”的职称。不要小看这个职称,在“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中,混到这个职称的女人就意味着拥有家庭内政的管理权,诸如教育子女、管制侍妾、掌握丈夫工资、敲打儿媳妇、虐待仆从等等实权性事务都在其权责范围内。举个例子,《红楼梦》里的王夫人、王熙凤等人之所以那么牛,主要就是靠着这个实权职务来的。

而所谓“如夫人”,顾名思义,就是“虽然不是老婆,但也和老婆差不多”的意思。这在现在经常被用于哄小蜜的话,在当时却是一个名词,代指仅次于夫人而高于侍妾地位的正式职称。

虽然听起来只是个“副老婆”,但这个职称也不是随便就能任命的。一般来说,只有“正老婆”不在了,而且由于种种原因又不愿把这个革命的火炬传下去,于是就按照“次长负责制”的组织机制任命副老婆全权代理内政。所以,在这个职务上,正副职往往是不并存的,因而副手的职权与正职几乎完全相等——唯一的不同是,就像现在的职务规定一样,正职只有一个,而副职可以有N个。

齐桓公的情况就是这样,他先后任命了三位正职,她们或早死或被休,而且无一生男。于是,本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孝子精神,齐桓公把基数翻了一翻,一口气又任命了六位副职。可谓是皇天不负有心人,这六位果然不负众望,不仅深得老公的欢心,而且错落有致地各自产下一子,堪称超额完成任务。

有道是母以子贵,子以母贵,仗着老妈的出色表现,这六个幸运儿也随之成为桓公最疼爱的儿子。

妇唱夫随而且众儿绕膝,家道殷实而且事业有成,这种天伦之乐真可谓夫复何求了。可惜,因为“不幸生在君王家”,从桓公到六妻六子,甚至朝中大臣们,渐渐地都预感到一个大麻烦——继承人问题。

按理来说,这首先是桓公最应该考虑而且责无旁贷的问题。但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这个好老公兼好爸爸非常的公正而且博爱,不偏不倚地对待这六对母子,甚至当他们恃宠撒娇着要求继承权时,他也乐呵呵地都含糊着答应过。正所谓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桓公对儿子糊涂的爱把他们都变成了惦记着抢夺家产的贼了。

桓公也并不是绝顶糊涂,和平常一切大事都要征求管仲的意见一样,在这件事上,他也曾与敬爱如父的仲父商量过。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