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青年访谈录·2012·5·4(7)
时间:2019-03-02 04:30 来源:互联网 作者:COCO 点击:次
哈佛有两类学者,一类是纯粹学术出身的学者,但通常比较缺乏实务经验。另一类是非常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包括政治家、高级公务员、资深国际组织雇员等。两者都有各自的特点。 哈佛很好地在理论家与实务者之间搭建了桥梁,让学者不断提出新的大胆的观点理论,而实务者基于实务经验给予讨论、反馈。这样才是对现实世界更有益的。 另外许多宝贵的东西不是同老师或课本学的,主要是来自于各种同学。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背景,都是非常聪明、好学的人。与他们在一起上课、讨论学习,是极为幸运的。通过他们,我扩大了视野,了解了不同国家、社会的历史、现状、可能的未来,也了解了不同人的思维方式与观念。
“我的定位是社会问题的观察者和评论者” 凤凰网:你觉得自己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么? 任意:特立独行有一定的叛逆色彩。 当一个人被他者视为特立独行,或选择给自己贴上这样的标签的时候,就多少代表某种叛逆性。到了一定的年纪,也就不希望自己叛逆——尤其是为了叛逆而叛逆。 关于这个问题,我注重特立独行的过程——也就是说,在自己的思考和判断上保持一种独立的态度,不会盲目跟从大流,始终留有自己的空间;但绝对不会介意所谓的“结果上的特立独行”——也就是你在考虑了诸多因素之后,做出的行为和选择可能和社会上大多数人的一样。这没有任何问题的。 凤凰网:你现在幸福么? 任意:幸福应该是人在物质、生理、心理、精神、家庭、事业及发展远景等各个生活方面的满意程度。 它主要是一个主观的指标。我自认为是很幸福的(首先要感谢我的妻子和家人)。 应该特别的提几点。一是自认为是一个在精神和哲学层面非常富足的人。不需要任何的宗教与心灵鸡汤。只需要理性、自我分析能力及充实的精神后盾。 二是知道自己应当追求什么,从不会感到空虚,并且相信人生不会遇到这样的境地。 三是知道幸福是一种奢侈。它有你所能决定和影响的部分,也有完全超出你掌控的部分。第二天就可能消失。所以珍惜现在吧。 四是我知道有许多不幸福的人——出于之前所说的种种原因。我也希望能够通过与他们的沟通交流——至少在精神层面,使他们更加坚定与愉快起来。 凤凰网:你的偶像是谁?偶像给你带来的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任意:没有偶像。 最早在小学的时候,还把歌星当偶像。最浅层次的那种。在人成长之际,还可能遇到别的偶像,譬如工作上的、精神上的,活着和死去的。 但我长大之后,总是会带着批判和怀疑的态度去了解那些被打造成偶像的人;发现许多特质和个性都是被夸大甚至不实的,许多背景信息不为公众所知。 在当下信息化、数字化、媒体与信息全面离散化的时代,再打造一个偶像也是越来越困难的事情。我自己认为这是个好事。一个成熟、理性的社会不需要打造偶像。 当然,我们也要避免崇拜偶像的另一种极端,那就是“犬儒主义”——不相信任何的“正面人物”。我们要做的,就是还原真实的人,有选择的向他或她学习,而绝不应有任何不理性和盲目的行为。 凤凰网:你想成为别人的偶像么? 任意:如前所述,本来就是不喜欢崇拜偶像这种行为的,当然更不希望自己以任何形式成为某的人的偶像。 但希望自己如果有任何正面的地方——包括言说与行为——能够对别人有些有益的影响。 凤凰网:你觉得自己是公知么?你怎样看“公知”一词? 任意:公共知识分子,在我看来应是受过严格学院训练并积极担当、参与公共问题评论的人。他们应是在学术、研究机构工作的独立学者、学人。 虽然并非绝对,但知识素养与训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公共”作为一种特性和功能,只是对“知识分子”这一身分的修饰。现在国内很多所谓“公知”在西方就是一般的评论员和观察者,姑且不要说公共性与道德担当问题,他们与知识分子的差距就已经太远,所以根本不能算作“公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