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青年访谈录·2012·5·4(6)
时间:2019-03-02 04:30 来源:互联网 作者:COCO 点击:次
任意在网上大力提倡环保细节,以及保护野生动物。他在微博小号里则会顺手发涂鸦的漫画:小兔子和小狗狗在打架、唠嗑,谈天论地。“我平时不看漫画,因为那是小孩子的玩意儿——Never do kids thing。” Never do kids thing,不做孩子气的事情。“我属于人本主义者。相信人的理性力量。” Never do kids thing。任意在聊天工具里重复这句英文,然后发过来一张戴着蓝色恐龙面具的自拍照。那是一个穿海魂衫和水洗牛仔夹克的小伙子,隐约张扬着绛红色的头发,像蓄了长发的樱木花道。 “我给自己的定位就是社会问题的观察者和评论者。以微博为平台——和所有的公民一样。” 自小到大,政治与社会问题都是任家饭桌上的话题。任意浸润在家人之间民主、平等、启蒙式的交流环境里,“没有训斥,更没有体罚,只有讲道理——这在许多亚洲权威主义式的家庭还是比较少的。” 但在中学期间,任意遭遇了“和监狱差不多”的学校生活,甚至遭到歧视。他用“固板、权威主义、压制个性,不人道”来形容自己对这种教育方式和文化深恶痛绝。 一次,任意因为在走廊里踢了一脚易拉罐,被罚停宿。类似的惩罚发生过若干次,都是“肉体外加精神凌辱式”的。每次谈起,任意都觉得这道伤疤往心里深刻了一层。 告别缺乏道德启蒙的基础教育,任意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完成学业深造;而那是“极为幸运”的时光。 许多宝贵的东西不是来自于老师或课本,而是源于不同国家、不同背景的同学。通过他们,任意开始了解不同国家社会的历史、现状、可能的未来,了解不同人的思维方式与观念。 哈佛大学的校训,是拉丁文写就的“VERITAS”,中文即“真理”。寻求真理,寻找信仰,是每一位现代青年精神成人的终极命题。 任意说自己没有任何宗教意义上的信仰,因为“不需要上帝或者外部超自然力量,也能找到个体存在的意义”。 但他非常热衷于亚伯拉罕系宗教、印度教、佛教、萨满及其他古代宗教的研究。“宗教是帮助洞察人的心理及人类社会、了解大历史的很好切入点。” 除却对精神世界的探索,现实生活中,任意希望能有一个健康、可爱的宝宝快快出世。
对话任意:注重特立独行的过程 不介意被打上“红三代”标签 (书面访谈整理) “爷爷是我从小到大的一路的精神导师” 凤凰网:你的家庭对你带来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任意:一是道德体系与价值观的树立:在是非问题上从来没有含糊。 二是成长过程中享受的与家人之间民主、平等、启蒙式的交流环境。没有训斥,更没有体罚,只有讲道理。这在许多亚洲权威主义式的家庭还是比较少的。 三是父母尽力给我一个最好的学校教育环境,从小学,到寄宿中学,到高等教育。四是对公共、社会话题的关心。自小到大,政治与社会问题都是家庭饭桌上的话题。所有人都抱着巨大的热情关注政治与社会。这帮助积累了我对公共问题的敏感,丰富了我的维度与经验。 凤凰网:在成长记忆里,你在做什么的时候最快乐?最害怕什么? 任意:在帮助他人的时候感到最快乐。最害怕做伤害家人的事情。 凤凰网:还有最痛苦的事情? 任意:最痛苦的事几年前爷爷的去世。 爷爷是我从小到大的一路的精神导师,曾经教给过我太多他的人生经验与思考;关于历史;关于生活和事业。对我的影响也至深,对于实事求是,对于真理和真相的渴求——或者说苛求。对建立一个美好中国的理想主义(在今天,这种理想主义多少是带着悲情色彩的,在一个执意理性、冷静与克制的人身上,是一种奇妙的矛盾结合)。 凤凰网:你介意别人给你打上“官三代”、“红三代”的标签么? 任意:打标签是别人的自由。另外第三代没什么了不起的,第三代多了去了。 凤凰网:“红三代”的生活有什么不同? 任意:第三代一般家教比较好。 凤凰网:在哈佛读书的经历中,你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任意:学术和思维积累基本已经在到哈佛之前积累完毕了。到哈佛时能更多地退一步观察与分析。 在哈佛肯尼迪学院学到最重要的东西是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别。 到美国之前我对理论比较痴迷,但在到了肯尼迪学院之后,更加敬佩实干家,更加注重实践,更加现实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