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青年访谈录·2012·5·4(2)
时间:2019-03-02 04:30 来源:互联网 作者:COCO 点击:次
但他非常热衷于亚伯拉罕系宗教、印度教、佛教、萨满及其他古代宗教的研究。“宗教是帮助洞察人的心理及人类社会、了解大历史的很好切入点。” 除却对精神世界的探索,现实生活中,任意希望能有一个健康、可爱的宝宝快快出世。 对话任意:注重特立独行的过程 不介意被打上“红三代”标签 (书面访谈整理) “爷爷是我从小到大的一路的精神导师” 凤凰网:你的家庭对你带来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任意:一是道德体系与价值观的树立:在是非问题上从来没有含糊。 二是成长过程中享受的与家人之间民主、平等、启蒙式的交流环境。没有训斥,更没有体罚,只有讲道理。这在许多亚洲权威主义式的家庭还是比较少的。 三是父母尽力给我一个最好的学校教育环境,从小学,到寄宿中学,到高等教育。四是对公共、社会话题的关心。自小到大,政治与社会问题都是家庭饭桌上的话题。所有人都抱着巨大的热情关注政治与社会。这帮助积累了我对公共问题的敏感,丰富了我的维度与经验。 凤凰网:在成长记忆里,你在做什么的时候最快乐?最害怕什么? 任意:在帮助他人的时候感到最快乐。最害怕做伤害家人的事情。 凤凰网:还有最痛苦的事情? 任意:最痛苦的事几年前爷爷的去世。 爷爷是我从小到大的一路的精神导师,曾经教给过我太多他的人生经验与思考;关于历史;关于生活和事业。对我的影响也至深,对于实事求是,对于真理和真相的渴求——或者说苛求。对建立一个美好中国的理想主义(在今天,这种理想主义多少是带着悲情色彩的,在一个执意理性、冷静与克制的人身上,是一种奇妙的矛盾结合)。 凤凰网:你介意别人给你打上“官三代”、“红三代”的标签么? 任意:打标签是别人的自由。另外第三代没什么了不起的,第三代多了去了。 凤凰网:“红三代”的生活有什么不同? 任意:第三代一般家教比较好。 凤凰网:在哈佛读书的经历中,你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任意:学术和思维积累基本已经在到哈佛之前积累完毕了。到哈佛时能更多地退一步观察与分析。 在哈佛肯尼迪学院学到最重要的东西是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别。 到美国之前我对理论比较痴迷,但在到了肯尼迪学院之后,更加敬佩实干家,更加注重实践,更加现实了。 哈佛有两类学者,一类是纯粹学术出身的学者,但通常比较缺乏实务经验。另一类是非常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包括政治家、高级公务员、资深国际组织雇员等。两者都有各自的特点。 哈佛很好地在理论家与实务者之间搭建了桥梁,让学者不断提出新的大胆的观点理论,而实务者基于实务经验给予讨论、反馈。这样才是对现实世界更有益的。 另外许多宝贵的东西不是同老师或课本学的,主要是来自于各种同学。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背景,都是非常聪明、好学的人。与他们在一起上课、讨论学习,是极为幸运的。通过他们,我扩大了视野,了解了不同国家、社会的历史、现状、可能的未来,也了解了不同人的思维方式与观念。 “我的定位是社会问题的观察者和评论者” 凤凰网:你觉得自己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么? 任意:特立独行有一定的叛逆色彩。 当一个人被他者视为特立独行,或选择给自己贴上这样的标签的时候,就多少代表某种叛逆性。到了一定的年纪,也就不希望自己叛逆——尤其是为了叛逆而叛逆。 关于这个问题,我注重特立独行的过程——也就是说,在自己的思考和判断上保持一种独立的态度,不会盲目跟从大流,始终留有自己的空间;但绝对不会介意所谓的“结果上的特立独行”——也就是你在考虑了诸多因素之后,做出的行为和选择可能和社会上大多数人的一样。这没有任何问题的。 凤凰网:你现在幸福么? 任意:幸福应该是人在物质、生理、心理、精神、家庭、事业及发展远景等各个生活方面的满意程度。 它主要是一个主观的指标。我自认为是很幸福的(首先要感谢我的妻子和家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