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凤凰时尚网移动版

首页 > 资讯 >

福田校园文学花车巡游⑦:红岭中学园岭初中部远岫文学社(3)

红楼一梦,如清晖残阳,难暖世事变迁,却凉透了沧海桑田。书中字里行间显露出的家道衰落、社会悲凉,让我读之不禁仰天长叹。书中描述的黛玉因情受困、多愁善感,最后积郁成疾去世;贾府由盛极而衰,最终落得被封抄。“始于荣华,终于憔悴,情愁毕世”成为他们的宿命,那些片段,让人读后深感悲凄!

然而在唏嘘之外,书中所描绘这浓浓的家庭氛围,暖暖的真情实感,富有文化积淀的习俗,或片段化或连续化的生活场景却十分温馨、耐人寻味。

大观园中,兄弟姐妹们一道吃、一道玩、一道读书、一道写诗,营造出浓浓的家庭氛围。探春广发“英雄帖”,一众姐妹应邀前来,海棠诗社由此成立。据探春所言,诗社成立目的是“宴集诗人於风庭月榭;醉飞吟盏於帘杏溪桃,作诗吟辞以显大观园众姊妹之文采不让桃李须眉。”——这是多么风雅的情趣!诗社成立之初,大家互起雅号,黛玉是“潇湘妃子”、宝钗是“蘅芜君”、宝玉是“怡红公子”……雅人好雅事,温馨的氛围始终萦绕不散。虽然这是小说场景,但是小说来源于生活,我相信,在曹雪芹的心里,一定也深藏着对同族亲友的怀恋之情。

书中还描绘了浓浓的祖孙情。贾母对宝玉百般宠爱,视若珍宝,溺爱有加自不多言,第二十九回《享福人福深还祷福 痴情女情重愈斟情》中记述了端午节宝黛闹别扭,令贾母潸然泪下。书中写道:“那贾母见他两个都生了气,只说趁今儿那边看戏,他两个见了也就完了,不想又都不去。老人家急的抱怨说:“我这老冤家是那世里的孽障,偏生遇见了这么两个不省事的小冤家,没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是俗语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自己抱怨着也哭了。”若按常理来看,两个孩子闹别扭,不至于让大人也跟着哭,然而贾母对这个两个孩子太过疼爱,看到谁难过都心疼, 所以自己也忍不住流泪了。其用情至深可见一斑。

元妃探亲,真是“金门玉户神仙府,桂殿兰宫妃子家”,富贵奢华热闹非凡;但待到请驾回銮,骨肉分离,一语未终便泪如雨下,前后对比,贾母哽噎离别的场景,温暖亲情感人致深……这种温馨畅快,这种骨肉情亲,让我想起了最近学过的《世说新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样,在寒冷冬日的大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讲经论道、促膝谈心、畅聊人生,天虽尤寒,却是多么温暖和惬意啊!

合上书,我陷入遐思。入世成戏,出世化蝶,掩卷思量,禅意若空成千古绝唱,结局愈是悲悯苍凉,愈是让人越发地不舍……这本巨著,它孕育着深藏不露的时代内涵,它孕育着那个时代家族兴衰的感伤,但是,它更孕育着亲情、友情与爱情带给人们永恒的温暖!

耳畔,又响起那一段:“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哀。因此上演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福田校园文学花车巡游⑦:红岭中学园岭初中部远岫文学社

△ 刘思妤

简评:

小作者眼光独到,从《红楼梦》中体会到了浓浓的家庭氛围,细笔写出了“海棠诗社”、“太君哭玉”、“元春省亲”三个片段,并将之连缀成篇,文笔虽显稚嫩,对于初一的孩子而言,亦值得鼓励。

——点评教师:谭妙蓉

不自作聪明才是真聪明

——读《道德经·病病不病》有感

初一 丁芃芃(指导老师 陈菲娅)

我爸爸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每次他说的时候都摇头晃脑,似乎很得意,所以我一听就想笑,一是他说话的样子很可笑,二是我至今也没有弄懂这句话,感觉太玄乎了!

随着时间推移,我慢慢地长大了。小学五年级,爸爸开始一篇一篇地教我《道德经》,他说这是中国哲学的最高层次,博大精深!我这才知道《道德经》的作者是老子,是道家的开山鼻祖,后被神化为太上老君,说到这我可知道了,就是被孙悟空大闹天宫时偷吃了金丹的白胡子、白眉毛的太上老君!

道德经中我读得最熟的就是《病病不病》:“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意思是说“知道却不自以为知道,这是很高明的;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就是缺点了。圣人没有缺点,因为他把缺点当做缺点。正因为他把缺点当做缺点,所以他没有缺点了。”我认为这是一篇短小精微、堪称经典的格言,深刻论述了“人贵有自知之明”的道理。

这里有一个故事: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