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和启示(16)
时间:2019-02-27 11:34 来源:互联网 作者:席子 点击:次
我们为什么要把权力关在笼子里呢,因为权力如果没有制衡必然腐败,权力越大腐败越多,这是长期积累的一般规律。权力为什么腐败,因为权力没制衡,所以要提出把权力关在笼子里。 六、关于自由和人权的故事 1997年,我参加十五大报告起草工作时,我是负责所有制部分。有的同志负责政治体制改革部分,我们起草小组可以互相提意见,我看到这部分没有写自由,也没有写人权,我说为什么没有呢?他们回答说没地方了。我说我不相信,所以在起草小组大会上我就提出,必须要把“自由”和“人权”写进去。当时讲了三条理由:
第一,我们每个人都想一想,问一下自己,你要不要自由?要不要人权?我相信如果不说假话的话都要,都要人权,都要自由。说假话是另外一回事。 第二,《宪法》上提出要有这样或那样的自由,为什么十五大就不说呢? 第三,民主、自由、人权是人类文明的成果,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我们不要回避它。要老百姓继续跟着共产党走,共产党要继续执政,就必须把这个旗帜举得高高的。
这个建议得到了主持起草小组工作的温家宝同志的赞同。所以在十五大报告中家宝同志亲自写上了“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后来温总理在两会回答记者的时候说,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平等、博爱,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这是整个世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也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 后来把“人权”都进了《宪法》。把“自由”作为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写进去了,我觉得这是中国社会的一个重大进步,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七、关于华为创新的故事 我在参加15大报告起草时,有人向中央写信说,华为科技公司姓“资”不姓“社”。主要理由是,华为公司是非公有制企业,而且搞了职工持股,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我认为,这是改革中必须弄清的重大问题,为此,我主动要求到深圳实地作了调研。时任中共深圳市委书记厉有为对这个问题也很感兴趣,他说:“我陪你一起去作调研”。经我们调研,华为公司1987年成立于深圳时,创始人任正非只有2.1万人民币原始资本起步,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华为已成为立足于世界的领先企业。虽然国家没有投入一分钱,但她为国家和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税收和财富,解决了十几万人的就业,职工分享了改革发展成果。这样好的企业,应该作为改革的典型,它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尤其要提倡和鼓励。” 现在,华为公司已成为世界500强企业中285的知名企业,不久前,世界最大的品牌咨询公司Jnterbrand发布的“最佳全球品牌”排行榜,华为成为首次上榜的中国品牌,排名第94位。2014年销售收入达460亿美元,已成为全球第二大通讯设备供应商,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厂。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华为的秘密:为何整个世界都怕它?》引起了我对华为的思考。华为公司为什么能成为世界通讯设备产业的领先企业?靠的是什么?我考虑有以下几点: 一靠“领头羊”的引领。“领头羊”是谁?就是创始人任正非。他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1974年为建设从法国引进的辽阳化纤总厂,应征入伍加入承担该工程建设任务的基建工程兵,历任技术员、工程师、副所长(技术副团级),曾因作出重大贡献而参加全国科学大会,1983年复员转业到深圳南海石油后勤服务基地,于1987年辞职创立了华为公司。任正非为人低调,实干兴业,内心没有“安然感”,他认为“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任正非是一个自我否定并把自我否定作为一种领导者关键气质的人。时刻考虑的是“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这种危机感,促成了华为的核心竞争力。任正非认为华为有今天是因为“15万员工,以及客户的宽容和牵引”,而他不过是“用利益分享的方式,将他们的才智粘合起来”。 二靠体制机制。审批经济是出不了华为这样的企业。华为是在改革中成长起来的,改革为华为创造了宽松的体制环境,华为在20多年中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高科技企业,是因为有了比较充分的自主决策权,所以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去拼搏,在竞争中知道了什么是世界先进,在竞争中学会了竞争的规则,在竞争中学会了如何赢得胜利。华为坚持以奋斗者为本的理念,有好的机制,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华为实行了员工和客户利益分享制度,98.6%的股份为员工所有,而创始人任正非只占1.4%的股份。这叫什么所有制的企业?按照十五大报告所说,是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的新型集体经济,这样的企业尤其要提倡和鼓励。实行员工和客户利益分享机制,形成了“生命共同体”就是把企业的发展和员工和客户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创造了无穷的潜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