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的沙石峪精神永放光彩(4)
时间:2019-03-28 15:00 来源:互联网 作者:大棒槌 点击:次
张贵顺回到家里,小草房里早挤满了人。他把毛主席画像庄严地捧给干部群众,然后把《愚公移山》高高举起来说:“看见了吧,这就是毛主席的书!”随后,组织人们学习了《愚公移山》,学到动情处,个个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刻就去移山。
■毛主席手迹“愚公移山,改造中国”
■立下愚公移山志 敢叫日月换新天 第二部分:万里千担一亩田 青石板上创高产。制定移山计划的第二天,张贵顺就领着大队长阎宝玉和民兵连长李凤元到南山沟的两座山下搞测量:从沟底到山顶均是4丈多高,劈掉两个山头正好填平山沟造一片好地。于是,青年劈石,壮年搬运,老年砌坝,妇女和孩子们在石头缝里搜土垫地,经过几十个昼夜的会战,沙石峪第一块人造平原诞生了。
■战天斗地的沙石峪人
■沙石峪顽强苦战的民兵 李凤忠同志讲述了沙石峪人“兴修水利”、“开山造田”、“开凿愚公洞”等感人故事,还介绍了“英雄赞歌”:展示张贵顺、闫岳胜、李凤元、闫宝玉、 赵凤兰等18位英雄人物的照片并附个人简介,展示张贵顺的全国劳动模范、河北省劳动模范、党的十二大代表证等证书。实物展厅:采用照片与实景相结合的形式,真实地再现当年沙石峪人民修筑梯田、开山造田等劳动场景,以及铁锨、大锤、钢钎、扁担等劳动工具。
■兴修水利 人定胜天 第三部分:热情的关怀 殷切的希望 党的关怀和周总理的两次到访:1962年,党中央选派了很多干部到农村调研,中央办公厅秘书、新华社记者东生来沙石峪边劳动,边调研,被沙石峪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愚公精神深深感动,欣然动笔写下《看愚公怎样移山》的长篇通讯,于1962年6月27日在《人民日报》第一版发表,《人民日报》还在头版头条配发了社论。周总理看后非常高兴,于1966年初春,派中央农林政治部副主任王振扬来此考察,王振扬等人在沙石峪详细考察后,对张贵顺组织群众顽强抗旱的动人事迹感触极深,迅速写成简报向周总理报告。
■纪念馆展示的当年东生发表于《人民日报》的报道 1966年4月初,阿尔巴尼亚部长会议主席谢胡将率党政代表团来中国访问。阿尔巴尼亚是一个多山、少雨、干旱的国家,要求参观一个地形、环境、气候条件与他们相仿的农业生产先进典型。在研究接待方案的会议上,王振扬将沙石峪的情况向周总理作了汇报,经反复研究,周总理决定带外宾参观沙石峪。1966年4月29日,周总理、陈毅副总理陪同以谢胡为首的党政代表团来沙石峪参观访问。周总理刚下飞机就对张贵顺说:“我在飞机上看到了你们的条件和变化,你们才是真正的当代活‘愚公’”。 参观完后,周总理说,“你们能够把贫穷的家乡改变得这样好,在中国还是少见的,正好作为我们的大学校嘛!千万记住,要让愚公精神代代相传啊!”并与谢胡种下了中阿友谊树。
■周总理塑像和当年栽种的松柏树 1967年2月5日,周总理陪同阿尔巴尼亚党政代表团第二次访问了沙石峪。据记载,李先念副总理、陈毅副总理各来过三次。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沙石峪先后接待了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参观外宾人数达1万多人,使世界人民了解了当代愚公精神,增进了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友谊。
■参观沙石峪纪念馆2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乐高迷的盛会:童拼同乐乐高拼砌大赛决赛太湖开战
- 下一篇:海南省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