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师范大学(3)
时间:2019-02-27 15:53 来源:互联网 作者:Kim 点击:次
[2]庠(xiánɡ)、序:均指学校。《汉书·儒林传》:“殷曰庠,周曰序。”黉(hónɡ)宇:校舍。《汉书·儒林传》:“顺帝……乃更修黉宇”。学问:原分别指学习与询问,后学问联用,指有系统的知识。《荀子·大略》:“诗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谓学问也。”教化:教育感化。《诗经·周南·关睢·序》:“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3]天荒:混沌未开的原始状态,或荒远落后的地区。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唐荆州衣冠薮泽,每岁解送举人,多不成名,号曰天荒解。刘蜕舍人以荆解及第,号为‘破天荒’。”悬隔:相距极远。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昔岁军在汉中,东西悬隔”。榛薮(zhēn sǒu):山林。晋·陆云《荣启期赞》:“遂放志一丘,灭景榛薮。”修辟:修整开辟。《晋书·苻坚载记》:“田畴修辟,帑藏充盈。” [4]贵州近代教育起步较晚,至1902年,经维新人士李端棻等的努力,始设师范学堂,但到国立贵阳师院成立前,一直没有高等师范院校。 [5]军兴:军事行动开始或战争开始。《汉书·隽不疑传》:“以军兴诛不从命者。”华胄:华夏子孙。鲁迅《华盖集·忽然想到(四)》:“况且我们是神州华胄,敢不‘绳其祖武’么?”胄(zhòu)即后代。《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 [6]辛巳:学校前身国立贵阳师范学院建于1941年,干支纪年为辛巳,当年10月24日举行开学典礼。南明:指南明河。国立贵阳师范学院初建成时,校址在贵阳市南明河畔之雪涯路。 [7]旰(gàn)衣宵食:天不亮就穿衣起床,到夜晚才吃饭,形容辛勤地工作。南朝陈·徐陵《陈文帝哀册文》:“勤民听政,旰衣宵食。”筚路蓝缕:坐着柴车,穿着破衣服去开辟山路,形容创业艰辛。《左传·宣公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精魂:精神魂魄。汉·王充《论衡·书虚》:“生任筋力,死用精魂”。师道:求学之道或为师之道。唐·韩愈《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8]烛照:明察,洞悉。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四·铣鋧》:“必多读史传,则此等事自能烛照源流,洞见真妄。”邃密:深邃,精密。宋·朱熹《鹅湖寺和陆子寿》:“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群科:各学科。究测:推究观测。精微:精深微妙。晋·葛洪《抱朴子·自叙》:“洪祖父学无不涉,究测精微,文艺之高,一时莫伦。” [9]此处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推翻蒋家王朝的统治。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冰消冻释:比喻苦难、灾祸像冰雪一样被融化。宋·朱熹《论差役利害状》:“而此数十年深锢牢结之弊,一旦豁然,冰消冻释。”黎苗:泛指民众,此处指贵州各民族同胞。《后汉书·邓皇后纪》:“损膳解骖,以赡黎苗。” [10]解放前夕,一批中共地下党员来到学校,在院长萧文灿支持下,团结广大师生,开展争取民主、保护学校的斗争,终于使国立贵阳师范学院成为全省唯一未被破坏的大学,完整地交给人民。斧钺:泛指刑罚、杀戮,此处指解放前夕国民党当局对革命民主力量的残酷镇压。《左传·昭公四年》:“王弗听,负之斧钺,以徇於诸侯。”新纪元:新的历史阶段的开端,亦指某种具有重大意义的新的开始。 [11]诸夏:即中国,全国。《左传·闵公元年》:“诸夏亲昵,不可弃也。”《注》:“诸夏,中国也。”遽(jù)兴:迅速兴起。《新唐书·韩思复传》:“祸难初弭,土木遽兴,非忧物恤人所急。”壬辰:指1952年,干支纪年为壬辰。烦暑:指农历六月,天气闷热。明·杨慎《渔家傲》:“六月滇南波漾渚,水云乡里无烦暑。”元戎:军队主帅。《周书·齐炀王宪传》:“吾以不武,任总元戎,受命安边,路指幽冀。”此处指贺龙元帅。1952年8月上旬(农历壬辰六月中旬),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司令员贺龙来校视察,强调“发展国民教育,首先得抓住培养教师这个中心环节。”并指示另选校址,建设新师院。于是在贵阳市城东之思贤山、相宝山一带划地建校,1953年迁入,是为今日贵州师大之宝山校区。 [12]文革:即1966—1976年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是一场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2)
- 下一篇:神相全编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