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新闻(2)
时间:2019-02-27 12:30 来源:互联网 作者:阿刁 点击:次
猎潜艇只适合近海作战,而且作战对象是潜水艇,以这样的阵容去对抗南越驱逐舰,看上去也的确不是去作战,更像是一种象征意义的主权维护行动。 这其实是一种迫不得已的选择。 “走!立即走!” 马上就要到1974年的春节了,中国北方正是寒冬腊月,而位于海南岛南侧的榆林基地仍是热浪滚滚。军港里,海浪轻涌,整齐排列的战舰拥波慢摇。 炎炎烈日下,几队海军战士挥汗如雨,紧张而有序地从4艘猎潜艇上卸下大大小小的设备,吊放岸上。这是4艘国产6604型猎潜艇,设计源自前苏联,艇龄已近10年,几近退役。从艇上卸下的设备,被换到不远处另外2艘同型号舰艇上,舷号271、274。它们即将起航,执行护卫西沙的使命。 码头旁的楼上,一位身材魁梧的海军军官站在窗边,看着士兵们忙碌的身影,眉头紧皱。他就是榆林基地副司令员魏鸣森。 6604型猎潜艇长49.5米、宽6.2米、排水量319吨,设计最大航速18节,但经年使用,到1974年时,最高只能跑到12节了。名为猎潜艇,但中国海军实际使用时,更多地是在做低烈度的日常巡逻、护渔等任务,不属一线战斗舰艇。 当时正值冬季,东北季风盛行,南海海区风大浪高,小艇出海本就困难较大,更何况还要面对已经极度紧张的军情,不能不令人蹙眉。 唯一能令人略感宽慰的是,这种猎潜艇装着一门85毫米口径的前主炮,还算具备一定的水面作战能力。 堂堂南海舰队,面对如此危急军情,竟然只能靠这样的猎潜艇去打冲锋,家底真的如此单薄? 对此,李兆新告诉记者,当时南海舰队家底确实是比较寒酸,“千吨级以上的军舰是有,但是没法用啊。” 当时南海舰队最有战斗力的是4艘护卫舰,连驱逐舰都没有。“南宁”号是二战时日本建造的,早已超期服役,百病缠身,正在广州大修,另3条新式火炮护卫舰,由于辅机、炉灶、通信电台等设备故障,已确定日期返厂修理。其余炮艇、鱼雷艇吨位太小,航程有限,难以出远海作战。这样一来,魏鸣森手里只剩下6艘6604型猎潜艇了。海军士兵们选出舰况较好的2艘,再把各艇状态最好的设备攒在上面,拼出了271和274。 271和274艇不仅聚合了全大队的装备精华,更聚合了人员的精华。年初,正是老兵退役的时候,可那段时间的南海舰队已经进入战备状态,舰队上下立足于战进行着准备。即将退役的老兵们,一听说有仗要打,说什么也不肯走了,纷纷请战。结果,271和274的编制都超员了,部分战位实行了双岗。在瞬息万变、缺乏后勤支持的海战战场上,熟练老兵是舰艇最宝贵的财富。 16日中午,海上编队指挥班子(简称海指)正式确定,魏鸣森任指挥员,271为指挥艇。 正在271编队紧急备航时,海南军区来电,要求帮运7卡车物资给驻守西沙的民兵,海指命令物资全上274艇,留271应付意外。艇小物资多,装船速度很慢。预定起航的17时已过,7卡车物资还只装了一半。 19时,迟迟接不到编队出发消息的总参谋部,越过广州军区和南海舰队,把电话直接打到了榆林基地询问情况。得知出航拖延,电话那头的总参副参谋长向仲华立马火了:“走!立即走!装多少算多少,装不上不管了!” 16日19时30分,271编队拉响汽笛,加速向西沙方向驶去。 “三不”原则 就在271编队拔锚起航几个小时后,停靠在广州基地的两艘南海舰队扫雷舰也接到了前往西沙的命令。 这两艘扫雷舰舷号389、396,编队号396。这种扫雷舰虽然被称为舰,其实个头也不大,排水量只有600吨,刚刚迈过了“舰”和“艇”的分界点,航海性能比之前出发的猎潜艇稍好,但其航速极慢,最大航速不到10节,再加上远在广州,调拨费时,所以并没有与271编队同行。 16日23时左右,出海命令传达到389舰上,要求立即前往西沙。而这时的389舰正在船厂进行例行维护,尚未完工。军令如山,战士们马上准备出发。 后来在西沙海战中荣立一等功的389舰主炮装填手杨宝河回忆,那时主炮的炮管刚涂了一遍红色的防腐漆,正式的灰色涂装是在航行过程中战士们自己完成的。防空用的高射机枪刚运上舰,也是战士们在海上安装固定的。 不过,396编队接到的命令同样不是作战,而是运输和支援。 经过一天的航行,396编队于17日夜首先到达了海南岛的榆林基地。在那里,396编队连夜装载淡水、给养,第二天一早再次起航。这些物资绝大部分是为驻守在西沙岛屿的民兵输送。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中国海军西沙海战是如何“完胜”南越的
- 下一篇:南越士兵直接登岛受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