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南联大校歌歌词的原创作者(5)
时间:2019-02-27 09:07 来源:互联网 作者:席子 点击:次
《作者考辨》把证据判定为外缘材料和核心材料。何谓外缘材料?因张清常远在广西,不是校歌校训委员会的成员,他提供的曲谱上虽署有罗庸作词,但还要靠朱自清的信函来证明,张清常拿不出朱自清的信函,他的曲谱就“只不过是外缘材料”。清华大学档案馆收藏的张清常的曲谱原件,一件材料成为档案要经过认定、编目、收存等一套完整的手续,每一步骤都要经过多人之手,才使一份材料具有的史料价值。所以,张清常的曲谱一旦作为档案保存,就不再只是张清常的个人材料了。另外,1939年6月在校歌评审阶段,把张清常谱写的《满江红》油印成歌片。歌片上词作者有两个人,即罗庸和冯友兰。当时远在广西的张清常一定不知此事,那一定是校歌校训委员会的决定。况且,曲谱要油印,原稿须经校歌校训委员会确定,刻版后也须有专人校对,才能印刷。所以那份存于档案馆的歌片,已经从张清常的曲谱变成校歌校训委员会的文件。这样看,油印歌片也就成了《作者考辨》所论定的核心材料。《作者考辨》对材料判定的依据是翟先生自我认定的。不难理解为什么《作者考辨》结论处说“日后即令有新材料面世,也只会加强本文的证明”,因为翟先生总可以把新发现的材料,只要对自己的结论不利,就认定为外缘材料而不予理睬。《作者考辨》的论证方法为作者独创,并据此认定所得结论是毋庸置疑的,实际上,这不过是作者自己的一厢情愿罢了。 另外,翟志成先生把全部论证结论建立在侥幸的心理上。对于1938年年末朱自清寄信给张清常及所附歌词,翟先生料到那封信很难找到,或者根本找不到,所以说,“张清常还是得必须出示朱自清的来函以释众疑。倘若拿不出朱氏的来函,便只有低头认输。但黄延复、张源潜在拿不出核心证据的窘境下,却竟然以外缘证据,企图推翻冯友兰的核心证据。”试想,如果某一天,找到了朱自清的原信,那可是翟先生所认可的核心证据,他的四万字的论证大厦不就彻底坍塌了吗?现在,冯友兰在朱自清日记的引用上竟有诸多问题,冯友兰的核心证据并不可靠,那么,翟先生是不是“只有低头认输”了呢? 五、结语 关于歌词《满江红》的作者署名,1938年年末张清常在所寄曲谱上只署罗庸一人。因为当时如果朱自清不给张清常寄歌词,远在广西的张清常也就不可能知道联大正在创作校歌。张清常在1938年年底把自己谱写的校歌曲谱寄给西南联大校歌校训委员会,说明此前联大校歌校训委员会给他寄去了歌词。由此我们可以认定《满江红》的原创作者是罗庸。顺便说一下,罗庸为西南联大写校歌之后,又为云南玉溪中学写了校歌,歌词中有:“先忧后乐希前哲,温故知新惜寸阴。数今朝,滋兰九畹春风暖;待看取,桢干千章夏木森”一段,“希前哲”“桢干”词语在两首歌词中的重复使用,也为罗庸是《满江红》的原创作者提供了内在依据。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来不及对不起
- 下一篇:我和僵尸有个约会 第三部 永恒国度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