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凤凰时尚网移动版

首页 > 资讯 >

風雨兼程,與黨和人民同行(5)

  1949年10月1日,人民日報記者陳柏生一早就穿上嶄新銀灰色列寧服,挎上綠色帆布包,和同事前往南苑機場,採訪參加開國大典的新中國空軍飛行員。

  “祖國啊!讓我好好看看你吧!今天的看和記就是我的最重要的任務。”當機群飛過天安門廣場時,陳柏生的心都快跳出來了。

  35年后的同一天,同樣在天安門廣場,一群北大學生在游行隊伍中突然打出“小平您好”的橫幅。

  “這句朴素、真誠的問好和自由奔放的表達,不也反映了廣大群眾對我們黨、對改革開放事業的由衷擁護嗎?”人民日報攝影記者王東迅速端起相機,記錄下這一瞬間。是夜,幾經權衡,這張照片被安排在二版中部。

  幾十年來,這張照片及其上版過程,一直為新聞界津津樂道。

  1977年3月,人民日報記者採寫的《全教會(紀要)是怎樣產生的?》一文(“全教會”指1971年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注),作為內參報送中央,對恢復高考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在鄧小平同志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之后,1978年2月17日,人民日報用兩個整版刊登了徐遲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講述數學家陳景潤勇摘數學“皇冠上的明珠”的感人故事。在經歷十年“文革”之后,這篇報道極大喚醒了中國人的科學意識,陳景潤成為一代中國青年的偶像。

  1981年3月20日,中國男排在世界杯亞洲預選賽上以3︰2逆轉戰勝韓國隊,獲得世界杯的參賽權。北大校園沸騰了,學生們喊出“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口號。3月22日,人民日報以《“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為題報道了這一消息,這個口號也鼓舞了整整一代人,至今仍讓人熱血沸騰。

  《東風第一枝》《致巴金》《洗桃花水的時節》《欣聞荊州去復來》《“申遺”少留后遺症》《何處是鄉愁》……一大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藝作品,豐富了讀者的精神世界,滋養著人們的心靈家園。

  2001年12月11日,中國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第143個正式成員。在卡塔爾多哈,人民日報記者作為中國代表團唯一隨團記者出席簽字儀式,見証了這一歷史性時刻。

  2003年,非典爆發。4月15日,人民日報五版以護士日記形式,整版刊登《對抗“非典” 難忘那46個日日夜夜》。一位中央領導同志批示:我滿含熱淚看完了“護士日記”,深深地被無私奉獻的醫護人員所感動,也希望我們的媒體能多一些這樣“三貼近”的好報道。

  “此刻,我們就是戰士!”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發生特大地震,人民日報記者第一時間奔赴抗震救災最前線。

  “翻開採訪本,多少行被淚水模糊的字跡﹔關上錄音筆,耳畔依然回響著生命的悲愴和吶喊……”一位記者在日記裡寫道。

  為了進入北川縣城採訪,人民日報記者徒手翻越垮塌的山體,第一時間發回北川堰塞湖真實情況,平息了謠言,穩定了人心。

  有人說過,有哪一種別的什麼職業允許你把正在發生的歷史寫下來,作為它的直接見証呢?在重大歷史現場,人民日報記者以其特有的專業與敬業,向記者這個崇高的職業致敬。

  從這裡讀懂中國

  “我最好的知心朋友”,6月8日,在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習近平總書記這樣稱呼俄羅斯總統普京。他向普京頒授了第一枚中華人民共和國“友誼勛章”。

  兩天后,在風景如畫的青島,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八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述“上海精神”的獨特價值,提出構建上海合作組織命運共同體的五項建議,再次顯示出一位大國領袖對國際格局的深刻洞察和深邃思考。

  會議結束不到2小時,人民日報的首篇評論員文章《國際關系理論和實踐的重大創新》就被各大網站置頂,參加青島峰會報道的外媒同行驚呼:“首發定調,人民日報神速!”

  70年風雲變幻,中國堅定不移走向世界,並且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人民日報也成為國際社會觀察中國、了解中國的重要窗口。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鬆訪華,為了一條關於尼克鬆在記者招待會上講話的新聞,周恩來將人民日報國際部編輯從北京招至大連,再讓編輯從大連跟至上海,反復修改方才定稿。

  據統計,新中國成立后的20多年裡,周恩來親自審閱和親筆修改的國際部稿件超過1000篇。

  北京時間1999年5月8日凌晨,人民日報國際部一位編輯家裡的電話驟然響起,本報駐南聯盟記者傳回一條駭人聽聞的消息——“北約導彈擊中了中國大使館”,此時離大使館遭襲僅僅15分鐘。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