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到1,网络互助起航式(3)
时间:2019-02-27 01:52 来源:互联网 作者:Kim 点击:次
自2015年末开始,保监会多次下发文件,明确“网络互助不是保险行业”,不得承诺刚性给付,不得非法沉淀资金池。同时,其点名批评夸克联盟和水滴互助两家平台,重申网络互助与相互保险存在差异。 在监管不断收紧之下,各家网络互助平台也开始自我整改,试图与“保险”划清界限。例如17互助重点提示网络互助不是保险;比邻互助由预付费改为后付费;好车主互助更名好车主科技,放弃车主相互保险模式。 但在监管层屡次“告诫”之下,行业内部问题仍未肃清,触碰监管红线的行为时有发生,这也使得保监会采取了重拳出击的措施。 2016年12月,保监会发布《中国保监会关于开展以网络互助计划形式非法从事保险业务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决定开展以网络互助形式非法从事保险业务专项整治工作,对各家网络互助平台进行排查分类,A类为合规操作,B类为需要整改,C类为整治清理。 在此次监管的重拳打击之下,各类假借保险名义和保险术语进行夸大宣传、资金池监管存在风险的平台开始“露出马脚”,大量网络互助平台关停服务,行业迎来洗牌期。 其中,比邻互助、同心互助均因会员增长停滞而终止运营,萤火虫互助则因微信支付等技术问题宣布停运。可见,在这一波关停潮中,因快速提升用户体量却难以维持用户关系的平台最先被清理出行业,而其余因经营资质或技术存在问题的企业也逐一退出市场。 关停潮的出现充分印证了网络互助行业是“慢生意”,借资本之势拉新用户、抢夺市场份额的招数并不适用,静心经营用户关系、保持客户间长期信任才是最优解。 同时,针对热钱涌入行业的现象,保监会在此前特别提示“平台非法从事保险业务,投资人承担连带责任”,这使得各家资方开始保持谨慎投资状态,而在看清网络互助行业回报周期长,用户积累慢的内核后,VC们纷纷退场,资本寒冬随之来临。 数据显示,在2017年这一年中,约有近50家网络互助平台关停,占行业总数的1/3。在监管之下,众多不合规平台被清理出局,而资本热潮的褪去也让行业整体趋于冷静,赛道中的剩余玩家也需重新思考网络互助在模式、产品和盈利上的创新,迎接未来新的发展机遇。 行业新机会 进入2018年,网络互助行业的资本热度持续下降,各家平台的融资能力遭遇瓶颈。截止今年9月,仅有壁虎互助一家平台在6月完成由玖州建圆、玖创资本、唯猎资本及翠微科创领投的近亿元B轮融资。 同时,在重拳整治网络互助行业后,相互保险业的监管口径也逐渐收紧。2017年4月,保监会下发通知,对持牌的相互保险公司实施更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这意味着正规相互保险公司所面临的监管力量也在持续增加。 可见,在洗牌期过后,网络互助平台仍面临资本和监管的外部压力。同时,各平台内部也存在盈利和获客两方面问题。 关于平台获客,水滴互助CEO沈鹏曾在一次采访中表示,目前行业的获客成本被抬得太高,但用户对品牌的认知度仍相对较低,“如果团队不擅长做品牌和用户运营,会死的很惨。”这也凸显出获客对于网络互助平台的重要性。 网络互助平台虽加入门槛低,但在用户增长和平台求助案例增多后,扣费频率的增加会使用户逐步退出平台。因此,行业目前尚处于“教育用户”的阶段。同时,大病、意外等特殊情况对用户来说仍属隐形需求,而在缺乏高性价比流量入口的情况下,网络互助平台很难得到用户青睐,获客仍是一大难题。 与此同时,各家平台也在尝试新的获客方式,例如众托帮、夸克联盟等均推出了“邀请有奖”活动,试图借社交裂变吸引新用户加入,但由于“大病互助”仍属隐性需求,生搬硬套社交获客的模式尚难见效。 因此,更多平台推出了获客“大杀器”——个人大病筹款。 从网络互助的产品线可以看出,其重点保障个人生命健康问题,大病互助、抗癌互助均遵循这一逻辑。而针对个人大病的筹款工具与上述逻辑更为契合。同时,个人大病筹款的模式简单,平台向用户提供筹款工具,用户患病后无需等待即可发起筹款,借微信等社交工具筹集善款,资金直接流向用户,不经过平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