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凤凰时尚网移动版

首页 > 资讯 >

从0到1,网络互助起航式(2)

  可见,在智能手机和移动网络等硬件设施以及移动APP等软件创新的双重驱使下,移动互联网带动了新的时代变革,相互保险也得以延伸新方向。

  移动互联时代下,用户间的沟通更为便捷,信息传播效率和透明度大幅提升,而在第三方支付应用成为潮流后,资金划拨变得更为高效。这都为保险业创新提供了优势支撑,同时也使“网络互助”逐渐萌发。

  2011年成立的康爱公社于2014年开始团队化运营,泛华保险集团孵化的e互助也于当年上线,具备网络互助雏形的平台开始出现。

  同时,监管层的动作也使保险业创新出现转机。被搁置近7年的《保险法》修订计划于2014年重新上马,此次的计划重点则聚焦相互保险创新。2015年2月,经多次修订和公开征求意见后,《相互保险组织管理实行办法》正式出台,规定相互保险组织名称中必须有“相互”或“互助”字样,其初始会员不得少于1000人。

  2015年10月,国务院下发新《保险法》修改后的征求意见稿,第一次提出“相互保险公司”的概念,与《公司法》下两种公司形式并肩而立,同时将各类相互保险组织统一纳入保监会监管。而巧合的是,壁虎互助创始人李海博在2015年10月接受《经济日报》采访时首提“网络互助”概念,随后被监管和资本市场沿用,成为网络互助行业的命名人。

  可见,在国内保险业的创新形势、行业需求错位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等多重背景影响之下,再加之监管层对相互保险创新释放的积极信号,网络互助行业迎来首轮发展期,资本故事在此行业轮番上演,网络互助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行业浮沉

  进入2016年,网络互助行业迎来爆发期,各类平台不断涌现,规模体量不断扩张。2016年5月,原美团外卖全国负责人沈鹏离职后创办水滴互助,借助其多年的互联网从业经验,水滴互助上线三个月,用户突破100万,成为国内首个会员量突破百万的独立互助保障平台。

  同时,互联网创业者、保险从业者和传统保险集团争相进入这一市场,而以青草互助、斑马社为代表的网络互助平台,纷纷切入校园、2B业务等细分领域,网络互助行业呈现一片升腾之势。数据统计,截止2016年11月,国内网络互助平台数已超过120家。

  此外,在移动互联网的便捷性之下,用户省去了为购买保险产品而耗费的时间成本。而以“互助”为核心模式的产品发扬了用户的利他精神,使用户产生向外界分享的内驱力,对外传播更加便捷,这些优势使得网络互助模式受到资本青睐,市场热钱持续增多。

  资本的进入一方面为各平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并提高了行业的整体关注度;另一方面,热钱的膨胀也催生出诸多行业问题。

  资本对于平台的诉求在于快速实现物质回报,而对于依托互联网的网络互助行业,用户规模的大小会决定未来平台的经营状况。因此,其成立之初的关键在于拉新用户。

  以水滴互助为例,其通过免费补贴的形式激励用户加入,同时借助线下地铁站和线上各类APP的广告展示位,大举推广自家产品。各类推广宣传和补贴活动也让平台成为“烧钱机器”,在水滴互助上线的前两个月内,其便获得两轮近4800万的融资。

  “前期烧钱拓展规模,后期深耕平台运营”,这套逻辑在众多互联网公司上得以应验,而在前期的“规模争夺战”中,借助补贴、推广拉新用户、争抢份额成为“惯用伎俩”,但对于网络互助这门“慢生意”来讲,疯狂掠夺市场份额和用户资源的战术貌似并不适用。

  壁虎互助创始人李海博曾在定位自家平台时讲到“我们只经营一种产品,那就是信任”。在他看来,网络互助平台需建立与客户的长期信任关系,营造社区氛围,在不断提升与用户的关联度之后,平台便可延伸业务模式,推出创新产品以逐渐实现盈利。

  可见,网络互助平台在前期便应实现精细化运作,提高用户粘性,扎实战略步伐,但这恰恰与资本所倡导的“快节奏”战略相悖,因而导致部分平台的战略行为触碰到监管红线。

  为吸引用户,部分平台提出“1000万赔付保证金”的口号,向用户承诺可实现刚性给付,这一做法使网络互助与保险业的边界逐渐模糊。同时,由于用户缴纳费用可沉淀资金池,而部分平台对该笔资金缺乏专项监管,这也会诱发管理者“卷款跑路”的监管风险。

  面对网络互助行业的资金池风险,以及与保险业的边界问题,监管层也持续关注该行业的发展动向。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