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雪娟追悼会】罗雪娟去世了吗 罗雪娟去世是谣言(12)
时间:2019-04-10 09:35 来源:互联网 作者:Kim 点击:次
建设石河子新城的任务,就由人民解放军第九军担任。军长赵锡光和政委张仲翰率九军进驻石河子,并成立了二十二兵团建设处,赵锡光亲任处长,张仲翰任建设处政委。赵锡光号召指战员们要树立“屯垦军”、“劳动军”的思想,努力建设石河子新城。 建设石河子新城所用的砂、石、土块、砖块等,都要就地取材,其中大量的木材是组织战士从天山采伐来的。新疆的冬季,气温降到零下二三十摄氏度,因山陡路滑,常有战士摔伤。赵锡光在伐木现场了解到,战士致伤的原因是人在积雪山坡上站不稳,便特意派人打制“马子”(铁抓)发给每一位战士,伐木时绑在鞋底下。这样一来,战士们脚下生了“根”,安全就有了保证。 伐木任务完成后,大家又因为没有运输工具犯了愁。怎样把木材运回石河子呢?赵锡光思考了一天一夜后,风趣地说:“冰雪做了坏事,滑倒了我们的战士,还应办点好事,滑动沉重的木头才是。”经过试验,利用积雪,顺着下坡,确实是运木材的好法子。更可喜的是,从天山到石河子,往返一百多公里,3天可运一趟,运木大军走过一趟后,疏松的积雪经过受压和冰冻,变得又硬又滑,形成了坚实的“冰铺运输线”。 1952年3月,第九军军部被撤销,所属部队归二十二兵团直接领导。尽管赵锡光的石河子工程处处长只是兼职,但他把“兼任”作为主要岗位,全身心地扑在石河子新城建设上。就在第九军军部被撤销之际,石河子工程处开始筹建兵团办公大楼,这是石河子新城建设的第一座大型建筑。 赵锡光对工程组组长师景岳说:“这座办公楼需要多少红砖、石灰、木材、五金电料,多少人工,这些数字都要搞得十分准确,不能有差错。这是我们亲手建的第一座大楼,兵团要在楼前举行国庆集会,一定要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人力物力的准确,是按时完成(任务)的根本。” 师景岳深感责任重大,组织力量加班加点,把图纸设计出来,对每个数据进行认真核对,向赵锡光汇报。赵锡光在听汇报中,再三问师景岳:“5月破土动工,9月底以前能不能完工?” 师景岳坚决地说:“图纸不出差错,材料按时按数供应,施工队伍组织妥当,按时完成(任务)是没有问题的。” 赵锡光听了师景岳的回答,满意地说“很好”,他接着主持工程处会议,研究选定建楼的连队。石河子共有12个施工连队,经研究决定,兵团办公大楼建楼任务分成东、西、中3段,由张茂平连盖大楼中段,车跃龙连盖大楼西段,王序宾连盖大楼东段。 张茂平、车跃龙、王序宾3位连长接到任务后,个个都兴奋不已,他们和他们的连队都为得到建设石河子第一座大楼的任务而欢呼雀跃。赵锡光亲自到这3个连队做动员,更是为大楼建设加了一把火。5月2日,兵团大楼按计划准时破土动工,经过4个多月的艰苦努力,终于在新疆和平解放3周年纪念日那一天,即1952年9月25日,实现兵团办公大楼顺利竣工。 1952年国庆节,一座崭新的4层大楼屹立在石河子新城中心。附近的农牧民骑马赶来了,战士们穿着整齐的军装集合在大楼前的广场上,石河子军民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热烈庆祝共和国成立3周年。 石河子建城的序幕拉开后,工作千头万绪。为了加快建城进度,施工部队由原来的20个连队增加到30个。很多事情都要集体研究解决,但坐下来开会,又会影响工程设计、施工、备料等各部门间的协调配合。于是,赵锡光把工作会议全放到晚上召开。这样一来,每当日没星出、奋战终日的战士进入梦乡时,赵锡光还要开辟“第二战场”,召开工作会议。次日清晨,军号一响,赵锡光又照常起床,深入工地巡视检查工程质量。 1953年秋,兵团医院大楼破土动工。此时,赵锡光的胃病已十分严重,陶峙岳和张仲瀚多次催促赵锡光到乌鲁木齐住院治疗,但赵锡光总是说:“我的病不碍事,把医院盖好了后再治也不迟!” 于是,在工地上,战士们常常看到赵锡光胃病发作时,吃一两块随身带的干馍片以缓解疼痛。但是时间长了,干馍片也不起作用了。 有一天,师景岳再次力劝赵锡光去看病。赵锡光深有感慨地说:“旧社会留给我们的底子太薄了!要改变这种状况,咱们没有一点克己精神是不行的。你还记得吧?我们从内地接来一批护士,汽车开到医院,她们看见房子破破烂烂,满目荒凉,就不下车,个个哭得泪人儿一般。 不过,这也难怪她们,只怪我们医院的房子和设备太差。等新医院盖好了,新设备装上了,到那个时候,别说护士,就是接来的医生专家也不会哭着鼻子不下汽车呵!你该理解,医院不完工,我这心安不下来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