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博物馆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8)
时间:2019-03-28 13:20 来源:互联网 作者:阿刁 点击:次
2016年是苏州博物馆“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苏州博物馆新馆建成的第一个十年。2020年是苏州博物馆“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苏州博物馆建馆六十周年。做好相关纪念活动对苏州博物馆在业内外影响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做好庆典当年的系列展览规划,配合重大年度展览做好相关学术研讨会的组织工作。 2.做好博物馆各项业务工作全面发展的丛书出版工作。 3.通过画信等品牌教育活动的回顾总结,吸引民众参与博物馆的两个纪念活动,增加民众对博物馆的亲切感和认同感。 4.配合庆典,做好相关文创产品的开发工作。 5.制作一部全面反映苏州博物馆人、物、事的宣传记录片。 第四章 重点项目 一、库房改造 对文物库房和古籍库房进行改造,利用现代技术加强文物库房的安全性,实现精确化控制文物保存环境,消除安全隐患。 此项目资金总预算1500万元。 二、文物征集 围绕苏州博物馆自身馆藏特色,进一步加强文物征集工作的力度,重点征集吴国王室用具、吴门画派代表人物的代表作品(重点征集仇英画作)、明清苏作工艺、新吴门画派、现代苏作工艺品、苏州名人书札等古籍。 此项目资金总预算8000万。 三、忠王府整体提升 结合博物馆实际需求,充分利用忠王府资源优势,对忠王府各区域进行重新功能划分,逐步提升改造忠王府展厅设备设施,围绕苏州传统工艺、新吴门画派、古典家具等主题举办各类临时展览,并适度增加教育、文创、休闲等功能区域。 此项目资金总预算3000万元。 四、文物保护实验室 充分利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装裱修复技艺(苏州书画装裱修复技艺)传承人基地的平台,以“王氏义庄”建设规范的高等级文物保护实验室,重点开展苏裱技艺的传承与研究,每年举办相关培训、讲座,使苏州博物馆成为苏裱装裱修复技艺的基地。 此项目资金总预算5000万元。 五、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 在《苏州博物馆可移动文物保存环境检测项目》采集的数据基础上,采取有效控制手段,进行可移动保存环境的整治优化,努力达到“稳定、洁净”的文物保存环境状态,提升我馆的文物预防性保护水平。 此项目资金总预算2000万元。 六、智慧博物馆 利用物联网、新型显示、云计算、大数据处理等先进技术,围绕实际业务需求——即智慧博物馆,体现智能化、社会化的服务,实现文化遗产资源深度挖掘和传承利用。 此项目资金总预算2800万元。 第五章 保障措施 一、法制保障 以新颁布的《博物馆条例》和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为准绳,严格按照相关条例和其他地方性规章制度,根据博物馆事业的发展需求,完善博物馆各项管理制度。贯彻落实文化部,国家、省、市文物局的相关文件精神,使博物馆各项业务工作在法律的保障下顺利开展。 二、组织保障 完善博物馆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完善权责明确、统筹有力的博物馆领导班子。进一步完善各业务部门职责规范和人员配置,确保“十三五”规划实施的有序组织。 三、人才保障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根据博物馆工作的实际需求,通过岗位培训和人才引进相结合,建立一支结构合理、专业素质过硬的博物馆人才队伍。加强后备人才特别是技术人才的重点培养。结合博物馆项目,统筹安排、培养、使用人才,积极推动以科研项目培养人才发展,以人才促进科研项目推进的良性循环。 四、经费保障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无赖戏群凤全文阅读
- 下一篇:中兴通讯亏损69.8亿:高管薪酬大降 业绩释放向好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