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堂随笔》(12)
时间:2019-03-03 08:42 来源:互联网 作者:Kim 点击:次
上十四味,研细末和匀,以白蜜四两,于银石器中炼熟,再入黑驴皮胶一两五钱,俟烊后下诸药末搅匀,再入麝香少许,熬二、三沸,即丸弹子大。食后细嚼一丸,薄荷汤缓缓化下。临卧噙此丸仰卧,使药流入肺窍,则肺清嗽减。凡咳嗽服此,七日自痊。 (注)肺居膈上,汤药荡涤宜下,已过病所,宜乎难效,此噙化法之所以妙也。后庄一生治气郁痰凝,胸膈痞塞,用人参、贝母、苦参、沉香、薄荷,为末蜜丸,噙口中听其自化,徐徐沁入。可谓善得师者。 润肺膏 治久嗽肺燥肺萎。 羊肺(一具) 杏仁(净研) 柿霜 真酥 真粉(各一两) 白蜜(二两) 上将羊肺洗净,次将五味入水搅粘,灌入肺中,白水煮熟,如常服食。 (注)按原注云∶血去则燥,燥则火旺,肺大枯,欲从肾源滋水,而不先滋水之母,有是理乎?然肺为多气少血之脏,故一切血药概不欲用,以羊肺为主,诸味之润者佐之,人所易能也。若以真粉之甘凉,不独清金,且以培土,人所未知也。愚谓此治上损之主剂也。肺热叶焦之痿,饮不解渴之上消,并可仿此为法。夫可久先生为治损圣手,故叶氏治吐血诸证皆宗之。奈后人多从《医贯》入手,不分上损、下损,惟知六味、八味等方而已,宜乎其无效也。今世所传葛氏方,仅一白凤膏脍炙人口,抑何陋哉! 燮理十全膏 平补阴阳,调和气血。 人参 黄 (各三两炙) 白术(六两) 熟地(八两) 归身 白芍 川芎(各二两) 甘草(一两炙) 上八味,熬膏,将成入鹿角胶四两,龟板胶三两收之,盛瓷器内,窨去火气。每开水调服数钱。 (注)此一瓢先生方也。其方论云∶古人治无形之劳倦,必培以甘温,人参为君,白术为臣,黄 为佐,甘草为使,有形之劳倦,必助以辛温,归、芎是也,资以酸甘,芍、地是也。故以八味为章旨,而驱策以血肉之物,如鹿之动,能通督脉,挺走险阻而不疲,角戴阳而上升,禀乎刚健之用;龟之静,能通任脉,潜藏固蛰,抱阴负阳而善守,腹为阴而下降,禀乎柔顺之体。此二胶者,各禀一德,草木力微,赖之而神其用也。 阴阳两虚者服之,无偏胜,无不及,或加陈皮、半夏以利枢机,允为王道之剂。凡培养元气之方,宜简而纯。 简则脏腑易承,气血易行,纯则温浓和平,可以补偏救弊,俾自相灌注,循环无端,生生不已,以合其先天所赋流行之道。若稍有穿凿,非本然之理矣。盖人身之精神,不外乎阴阳,阴阳又不外乎刚健柔顺,相倚循环,并非分道扬镳者也。故无形之动,阳之性,即阳之理,有形之静,阴之性,即阴之理也。张之则为阳,驰之则为阴。阳则刚健中正,阴则柔顺利贞。丹书敬胜怠胜,夫人知之,无如气血精力与时推移,久劳其阳,阳必降而入阴,久敝其阴,阴必无力承阳,必使刚健中正以行之阴,柔顺利贞以奉于阳,则阴阳二气无形体、无疆界,不劳不敝,则自然清明在躬也。 露珠丹 治殚虑劳神,火升心悸,震惕不寐,遇事善忘。 透明辰砂(一两,以玉器盛露四十九夜,除阴雨不算,研极细) 西牛黄(一钱,研细) 上二味,研匀,炼白蜜丸如豌豆大。每临文应事或卧时,以一丸噙化。 正诚丹 治同上。 透明辰砂(研极细,每砂一两,用生甘草一两煎汤飞净、去头底晒干,再研再飞,三次为度) 猪心中血(丝绵绞去滓,凡砂一两,用心血三个,每次一个,拌砂晒干,再研再拌,再晒三个,用讫再研极细) 上以糯米糊和捣万杵为丸,每重七分,阴干得五分,瓷瓶密收。服法如前。 神效散 治膈消。 白浮石 生蛤粉 蝉蜕上三味,研细末,每三钱,鲫鱼胆七枚,取汁调服。 (注)晋三先生云∶心肺同居膈上,热邪移肺,劫其真津,而成 之势,炽若燎原,故渴而求救于水,饮如长鲸之吸川,虽补水降火,犹恐不及,妙在即以水中咸寒之物,从其所欲以治之。故仲景用文蛤散、洁古化水丹用蛤粉,皆同此义。是方更有进焉者,浮石、蛤粉、鲫鱼胆三者,以咸胜苦,以苦胜辛,辛,肺之气味也。佐以蝉蜕轻浮上升,引领三者直达肺经,解热上渴。且浮石、蛤粉之咸,皆平善无过,非但止渴,兼能利水,可无聚水之变幻。盖往往有寒凉过用,火热既消,反不能消水而成中满肿胀者。吾于此敬服许学士具通天手眼,转展回顾有如此也。 太乙紫金丹 山慈姑 川文蛤(各二两) 红芽大戟 白檀香 安息香 苏合油(各一两五钱) 千金霜(一两) 雄黄(飞净) 琥珀(各五钱) 冰片 当门子(各三钱) 上十一味,各研极细,再合研匀,浓糯米饮杵丸,绿豆大,外以飞净辰砂为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