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推动“制造”向“智造”转变(2)
时间:2019-03-03 04:23 来源:互联网 作者:阿刁 点击:次
“强大的数据支撑为华为推进工业互联网发挥了巨大作用。”华为工业云高级解决方案产品经理宁鑫斐说:“华为的云平台不仅以技术驱动了企业自身智能化发展以及数字化转型,而且帮助相关的配套企业以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率实现信息化。以某配套商为例子,该公司将仿真数据放在华为云上,产品的周期从半个月缩短至三天。” 沿着华为上下游产业链看,产业巨头开放平台业务,大量中小微企业紧密协作,产业链的互联互通不仅为中小企业降本提质,而且打通了产业链数据流,带动供应链上云,迅速提高产品利用速度,就像尾随巨鲸的鱼群一样,溯流而上。 从制造资源云化改造,到制造能力开放共享,一大批以工业互联网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崛起。基于庞大的市场体量,东莞率先作为,厚植产业土壤,以《深入推进“筑云惠企”工程 发展工业互联网 促进东莞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为战略抓手,提出2020年将东莞建成广东省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基地。 接下来,东莞将在三年内推动5000家工业企业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与管理系统上云,500家工业企业实现核心业务信息化、数字化和云端迁移,培育30个市级工业互联网协同创新示范项目,并为此配套了一系列降费措施和项目补贴奖励,最高奖励1000万元,带动东莞造就千亿级创新产业集群。 结合实际需求 构建“金字塔”式工业互联网应用模型 “工业4.0不是简单把生产线改造成自动化,更重要的是整个工厂如何通过工业互联网实现数码化。”10月12日,德国弗朗霍夫生产技术研究所香港中心负责人Benny通过视频电话介绍,“工厂里的各个设备应该通过互联网相互协作,链接到采购、物流、生产等相关信息,不仅让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相互协作,而且让客户、供应商实现信息互相传达。” 这是一场由东莞市倍增办、东莞市经信局指导的“全方位全流程诊断服务”线上专题活动,在位于东莞大岭山的拓斯达的视频会议室举行,现场听讲的有30名市级“倍增企业”、协同倍增企业代表。此时,授课的Benny身处香港的办公大楼。 线上诊断当天,身处东莞的服务商东莞市华商智造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东昇向线上的专家Benny提问:“东莞多数是规模不大的中小微企业,虽然他们购买了软件和设备,但是他们缺乏对智能改造清晰的路径、步骤和脉络,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制造,那么东莞的中小微企业如何低成本实现智能化改造?” “互联网没有深入到生产环节实现工业互联,一切都是徒劳的。”Benny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所在,这是东莞生产型企业普遍的现状。生产车间虽然有自动化系统,但是与企业的其他信息系统结合度不高,存在网络割裂、技术老旧等问题,大量有价值的数据“消失”在车间里。即使投用了机械臂等先进的硬件设备,仍然只是局部的智能化,生产的全流程管控仍然依赖人力。 为了纾解企业的困境,东莞的策略是根据企业需求的不同层次构建“金字塔”式工业互联网应用模型。据东莞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东莞将结合产业实际,探索建立东莞市工业互联网应用评价体系和建设指南,引导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不同层次的企业,结合自身的实际水平按“基础上云”“核心上云”“创新示范”等不同层级,向更高阶的水平演进,率先建成广东省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基地。 撰文:全媒体记者 叶永茵 实习生 林栩瀚 策划:靳延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