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凤凰时尚网移动版

首页 > 资讯 >

学者讲述西沙诸岛考察记(3)

  彭正楷老人时年已75岁,高挑的身材,古铜色的皮肤,犹如一座雕像。他说,“虽然我1960年、58岁时就退休了,但照样出海,年年都到西沙群岛来”。他和我们谈了两件很有意义的事。

  一是说他在30年代、年轻时去南沙群岛捕鱼。有一次法国人登上岛来,他们看不起他们,他们也不理他们。当时,他手里拿着一把胡琴在拉,被法国人偷拍。据说此照片刊登在《法国新岛》,还转登在1933年8月28日英文《南华早报》上。

  另一个是50多年前,一只英国船驶进南沙九章环礁内,船开进去,开不出来了。英国人派小船四周探路,怎么也找不到出口。当看到彭正楷就招手对他们说:“这地方是你们的,你们熟悉航道,带我们出去吧。”说完还送了不少罐头、牛乳、白糖等给他们。后来是彭正楷开船把他们引出去的。

  这些生动的事例,难道不能充分说明:我们才是南海诸群岛的主人吗?

  野牛不“野”

  中建岛,位于西沙群岛西南部,距永兴岛大约有150多公里,元代大科学家郭守敬应元世祖的诏令,对全国进行“四海测验”,这次测验“东至高丽,西极滇池,南逾朱崖,北尽铁勒”,此处应就是“南逾朱崖”,纬度值为14度47分的地方。

  它全岛面积为1.2平方公里,仅次于永兴岛和东岛是西沙群岛的第三大岛,真可谓是风岛、沙岛和南海戈壁之地,岛上全是沙滩。一起登岛的吴参谋长告诉我们,现在不是海鸟产卵的季节,如果正值产卵时节,不用多大功夫就可拾鸟蛋一筐。

  当时守岛的战士,住在一艘美军侵越时因触礁而搁浅在中建岛的一艘驱逐舰上,船很大,战士们住在船的三四层舱室中,在一层还养着渔民捕获的大海龟有七八只。我们登岛不久,就见战士们在驱赶一艘外国“渔船”。他们用汉语喊话,我问他们能听懂吗!战士们回答他们全懂,这哪里是渔民,他们就是外国军人来这里探听虚实的,他们捞不到便宜。

  东岛,位于永兴岛的东南方约60公里处,面积达1.6平方公里,是南海诸岛中的第二大岛,由于岛上海鸟众多,故有“鸟岛”之称,在1981年已被划为白鲣鸟自然保护区。鲣鸟双名导航鸟,它们的生活很有规律,晨起到海上觅食,晚上回到东岛,渔民依此寻找回岛的路。

  宋代王象之在《舆地纪胜》中就有:“吉阳,⋯⋯东则千里长沙,万里石塘,上下渺茫,千里一色,舟舶往来,飞鸟附其颠颈而不惊”的记载。就是说,早在宋代,我国在西沙海域的航海者已熟悉了这种美丽有“导航岛”之称的鲣鸟。

  在东岛有一奇遇,是我们见到了一群约七八十头“野牛”。那天,9点多钟,我们正沿小径向岛的中央进发。突然见有浅色的牛在水塘边饮水。我们几个俯下身来,准备接近它们拍照。这时才发现,它们之中有一头牛,并不饮水,而是抬头张望四方。不知谁发出了一点响声,被它发觉,长鸣一声,群牛狂奔而去,其奔跑速度之快令人惊奇。用当时“莱卡135”相机给他们拍个屁股的机会都没给我们。我们只好沿路继续前进。在路上我们遇到了一头死了不久的小牛尸体。我们近前看时发现小牛一条腿已经断了,可能是因此伤亡。

  这些“野牛”原来并不“野”。《李准巡海记》记述了清宣统元年、即1909年,时任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奉两广总督张人骏之命,率师巡阅南海,除对西沙群岛进行考察,勒石命名,并鸣炮升旗,宣示主权。

  巡海记中还记载着“午后率同人回船,留牲畜之种山羊、水牛雌雄各数头于岛。”还记载有一随船同去的德国人无线电工程师布朗士,“布朗士对之泣曰:可怜此牛羊将渴而死,以其无淡水也。”

  神奇的是,这些牛并没有渴死,在东岛上不断繁衍后代,我们看到了约有七八十头牛,后据有人说有二三百头,但不见山羊。可能这种环境不适宜山羊生存而死亡了。东岛是南海诸岛中自然环境保护最好的一个。我们曾在海滩上捡贝壳,这里的币贝、虎斑贝等各种贝壳是诸岛中最多也是最好的。

  我们在永兴岛住在战士们的营房中,那里营房外面就是战壕,白天当然无事。晚上我出门时一脚踩空,摔到接近两米的战壕里,肋骨骨裂,就是岛上的医生直接处理好的,都没影响我接着参加福建和广东的考察。”

  西沙群岛考察给我们的人生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记,使我们更加热爱祖国,坚信南海诸岛自古就是祖国的领土。随后多年我和朱德祥还参加了“南沙群岛及其周边海域综合科学考察”。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