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热议“创新”(3)
时间:2019-02-27 04:06 来源:互联网 作者:阿刁 点击:次
高钰说,共享经济被誉为“新四大发明”之一,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共享经济的出现,一方面满足了人们对绿色出行、低碳环保的需求,另一方面也通过智能化、服务化促进了产业的升级发展。 “重庆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创新基础,下一步,我将紧紧围绕总书记对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讲话,深耕共享汽车领域,结合重庆的产业基础实际,依靠创新驱动将产业提档升级。”高钰说。 全国政协委员、市政协副秘书长王济光: 发挥平台优势 协同推进创新驱动 “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我认为,重庆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的创新驱动发展,需要发挥平台优势,形成协同优势。”王济光表示,重庆拥有国家级的高新区、两江新区、自贸区等多个创新平台,应发挥各大平台优势,构建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比如,可以依托国家级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建设释放创新效应,助推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和西部创新中心建设;依托中新(重庆)示范项目,重庆自贸试验区,具有交通枢纽、口岸、保税功能的开放平台等载体,推动开放式创新体系形成。 如何打造创新平台之间相互协同的气候呢?王济光表示,我市还应在统筹布局和大力推进各种类型创新平台建设上下功夫,通过创新平台提供优质的技术孵化供给、创投资本供给和公共服务供给,特别是创新制度供给,打造西部一流的创新生态,引领和支撑全市创新创业生态。 他建议,我市在培育市级创新平台的过程中,还应不断推动市级创新平台升级为国家地方联合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构建形成“金字塔”型创新平台体系,从不同层面为促进国家地方产业创新平台的有机衔接,构建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挥作用。 “创新驱动的目的是推进产业的升级,重庆要做的就是要将创新与传统优势结合。”王济光说,重庆正处于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发展动力转化阶段,作为一个制造业重镇,传统产业如何转型升级,如何在智能制造领域获得一席之地,是新时代重庆创新驱动的一个重大课题。 王济光说,重庆目前的发展势头在于,扎实推进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大力发展笔电、手机、可穿戴设备、机器人、智能医疗器械、智能仪表、智能识别装备等智能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在智能制造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王济光说,经过多年培育,重庆已有一定的创新人才积累,但是要满足重庆整个创新驱动战略还远远不够,需要加大力度,引进高科技领域的优秀人才。同时要加大自身特殊人才的培养,比如,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都需要以“语言互通”为基础和前提。但是,“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国家在历史传统、社会制度、宗教信仰和语言文字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在此背景下,应加强小语种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加强小语种专业的设置。同时,以科学技术为支撑实现人才培养精准化,走协同创新之路,通过改革培养机制、运用特殊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地培养急需的语言人才,进一步增强语言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全国政协委员、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温涛: 将创新驱动用于方方面面建立健全金融扶贫法律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们备感鼓舞,要苟日新、日日新,就是要将‘创新驱动’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真正让创新在各行各业成为风尚。”温涛表示,金融扶贫作为我国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是贫困人口形成自我“造血”功能的重要途径,对于2020年全面脱贫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新的时代背景下,对金融扶贫模式也要加强创新。 温涛说,随着脱贫攻坚的不断推进,新时期的农村贫困呈现出了新的特征,贫困群体分化、脱贫又返贫现象逐渐显现,对金融扶贫模式的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时代如何创新性的开展金融扶贫? “在政策体系上,有三大方面需要完善、创新。”温涛说,首先,加快建立健全农村金融、金融扶贫的法律法规体系,适时考虑农业金融与扶贫金融的有效分割,实现农业金融立法与扶贫金融机构法律健全,从而形成金融扶贫的制度保障;其次,应倡导“良治”与“善治”的行政法规体系落地;第三,完善金融扶贫的监管体系,加强金融扶贫资源的全方位监控,依法处理违法违规事件,防范金融风险,确保金融扶贫的可持续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