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活大数据生产智能化
时间:2019-08-16 13:01 来源:互联网 作者:大棒槌 点击:次
图①:搬迁后的重钢生产现场。 扫码观看更多内容 来山城重庆,人们总会感慨:重庆人不易,一代接一代,在逼仄的天地间硬生生造出一座城来。 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庆从“三线建设”到改革开放,一直抓机遇促发展。江北嘴金融中心,过去只是一处处破落低矮的平房,国家级新区两江新区开发前也只是一片片农田。 进入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号角已经吹响。重庆,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构建智能产业、智能制造、智能应用“三位一体”新格局,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必将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
智能产业 从落后于人到并跑领跑 网联车加速产业化 本报记者 王斌来 蒋云龙 小轿车匀速行驶,驾驶室内却空无一人。车前约10米处,一名清洁工开着慢悠悠的扫地机,不慌不忙。 “我们的智能网联汽车非常安全,清洁工人摸透了它的‘脾气’,早就习以为常。”看着这一幕,长安汽车智能化研究院副总经理黎予生的眼里满是笑意。 而30多年前,在刚刚工作的黎予生眼中,更多的是迷惘。1982年,他被分配到汽车队工作。队里仅有的国产车是解放卡车,发动机还用着上世纪40年代的技术。那时候的国产车,是低端、低质、低价的代名词。 “一直陷于低端市场,国产汽车什么时候才能壮大?”10年前,黎予生来到长安汽车时就提出,智能网联理应是中国汽车超越式发展的方向。 埋头科研10年。现在,黎予生团队已经攻克100余项核心技术,开发出交叉路口碰撞预警等16种典型场景的应用功能,70多种智能产品实现量产。“2016年,我们完成2000公里无人驾驶测试,去年底创下55辆自动驾驶车巡游的吉尼斯纪录。”黎予生说,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逐渐进步,预计在2025年,完全无人驾驶汽车就能量产。 “我们已经由传统汽车制造企业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转型。”在长安内部,多部门的数据实现统一运营,各部门通过数据分析寻找并解决问题。过去两年,已发现100多个问题,通过大数据分析解决后,相关效率提升了30%。 “通过车联网,我们获取大数据,在保护个人隐私的基础上形成客户群体画像。每个月,我们都会形成用户大数据的运营报告。”黎予生说,比如,一些汽车功能使用频次高,研发资源投入就会相应增加。每一种车的车主出行习惯不同,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提供产品和服务。 不只是长安,小康、上汽红岩等多家重庆车企,目前也在研发智能网联汽车。据介绍,到2022年,重庆智能网联汽车产量将达到120万辆。 智能制造 从锤敲电焊到无人操作 车间里都是机器人 本报记者 王斌来 蒋云龙 新中国成立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重庆都是国家的重工业基地。改革开放以后,弹簧厂、电镀厂、汽配厂……一大批民营企业又应运而生。 “黑乎乎、油腻腻、锤敲电焊当当响。”说起工厂,很多重庆人都摆手。但是,工业4.0带来的时代之变,正在改变人们对工厂车间的刻板印象。目前,重庆正推动5000家企业的智能化改造,着手建设50个智能工厂。 盟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位于重庆南岸区。生产线上,检测机器人把关,合格品直接通过,残次品被一一弹出。30秒内,智能检测将一条生产线检测完毕。 物料间内实现智能仓储,一个人操作两台设备,可完成以前10多人的工作量。 点开大数据系统,订单状态、检测状况、生产进度、合格率等一系列信息一目了然,还能随时追溯。生产数据实时生成,管理者对工厂状况了然于心。 在两江新区,智能工厂也有样板。以生产弹簧小作坊起家的重庆小康工业,建成了一座金康新能源两江智能工厂。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