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凤凰时尚网移动版

首页 > 资讯 >

屠呦呦再上热搜!光环背后,她的真实人生怎样?(4)

原来,在屠呦呦忘我地投身于研制药物的工作之时,她根本无法兼顾家庭,更谈不上照料两个孩子,于是干脆将还不到4岁的大女儿送去托儿所长托,并把未满周岁的小女儿,送回了宁波老家交给父母抚养。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母女之间时隔好几年才能见上一次面,孩子们越长大越生疏,在她们的童年记忆里,母亲的形象愈发模糊。为了工作而错失的天伦之乐,再也无法重来的家庭时光,大概是再多的奖项荣誉也难以填补的缺憾吧。这世上从来没有完美的事,也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在家庭与事业的天平上,屠呦呦无疑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与牺牲。

屠呦呦再上热搜!光环背后,她的真实人生怎样?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而在外界另一些人看来,屠呦呦又是个有点“古怪”的老太太,不问世事,不近人情。

在发现青蒿素直至拿奖拿到手软的若干年中,除非必要,她绝不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场面上的事”,也是能躲则躲。2015年赴海外领取诺奖之前,无数媒体记者、政府官员等候在VIP登机室,只想为老太太送行。结果左等右等,也不见她的身影。一打听才知道,屠呦呦放了所有人的鸽子,早就悄悄办完登机手续,坐上了航班。

2016年的国家最高科技奖颁奖典礼,屠呦呦是全场27位获奖者中唯一一个谢绝采访的;同年,连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用她的名字命名小行星的重要场合,她本人都未曾出席……

屠呦呦再上热搜!光环背后,她的真实人生怎样?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对于那些想要善意地接近她、了解她、歌颂她的人来说,屠呦呦确实有些“捉摸不透”。她的好友张伯礼院士告诉人们,屠呦呦真的不是刻意“玩弄”大家,她只是比较低调,不喜欢外头那些太虚的东西。

“她多次跟我讲:就到这儿吧,我不习惯这些场面上的事,赶紧做青蒿素的研究吧。”屠呦呦的老同事杨岚研究员也从侧面印证了这句话,她告诉媒体记者,屠老师就是一个“满脑子都想着青蒿素”的人。

“她的工作跟生活分不开,就是一体的。至于她有什么别的爱好,我还真不知道。”

屠呦呦再上热搜!光环背后,她的真实人生怎样?

对家庭的“疏远”,对外界的“冷淡”,个人生活的“无趣”,似乎构建成了这位伟大科学家人物形象的方方面面。光环之下,她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不如神话传奇中那般完美,也有着自己的坚守、辛酸、不甘、遗憾……

可就是这样的她,一步又一步地将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研究稳步推进,全力研究着除了治愈疟疾之外,它们在其他病症上的效用。

当初获得诺贝尔奖后领取的300万人民币奖金,也被她“精打细算”地分成了三部分:一百万捐给了母校——北京大学,设立了创新基金;一百万捐给了工作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奖励积极创新的年轻人,让更多的年轻人投入到中医药的科研事业中来;剩下的一百万,则作为科研团队日常开销的支出。

屠呦呦再上热搜!光环背后,她的真实人生怎样?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2018年初,双氢青蒿素对红斑狼疮的治疗效果最终得以确认,这又是一个震惊世界的突破,这个成果,依然归功于屠呦呦。

快要90岁的她,始终没有停下。青蒿素在治疗肿瘤、白血病、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硬化、变态反应性疾病等方面有着怎样的效果?如何才能将研究变成救命的药物?破解这些难题仍是她继续前行的动力。

本该安度晚年、享受荣光的她仍在默默努力着,身边或许萦绕着家人的不解、外界的猜疑、自己的无奈,但对于她来说,看到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化作救死扶伤的良药,这可能就是一个科学家最大的满足。

传奇一生亦缺憾一生,

惊世一生亦低调一生;

青蒿一握,水二升,

浸渍千年,渡劫众生,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今有呦呦,德音孔昭。

这就是屠呦呦,

在静默无言中,撑起了一个世界,

她,才是值得我们铭记的永恒。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