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再上热搜!光环背后,她的真实人生怎样?(3)
时间:2019-06-25 12:53 来源:互联网 作者:席子 点击:次
1972年,在成功获得青蒿乙醚提取物之后,屠呦呦自请以身试药,以验证有效提取的青蒿素在人体上的效果。可在此之前的几次动物实验中,其实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毒性反应,真正的安全性,谁也不敢保证。但身为药物研制者,在关系到无数人性命的问题上,屠呦呦展现出了果敢与勇气。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在一个风平浪静的午后,屠呦呦作为首批试药者之一,躺在病床上,平静地服下了实验提取物,窗外的世界很宁静,没有人知道,这场赌博将会换来怎样的结果。 屠呦呦也知道,这样做十分冒险,但既然作为研究者,首先就要对自己的医学成果有信心!生死成败,不过在此一搏。幸运的是,屠呦呦赌赢了。 经过一周的试药观察,团队未发现该提取物对人体有明显毒副作用。雀跃的屠呦呦顾不上自己虚弱的身体,连忙带上样品,赶赴海南昌江疟疾高发区,顶着烈日,跋山涉水,在病人身上进行试验,最终完成了21例临床抗疟疗效观察,所有的效果都令人满意。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 所有作为抗疟疾良药的青蒿素问世了,这是屠呦呦的胜利,也是全体人类的福音。 自那以后,在人类历史上肆虐多年、一度横扫欧亚美非的恶性传染病疟疾,将再也不是无法彻底治愈的“生命收割机”。据世界卫生组织不完全统计,过去几十年,青蒿素在全球共治疗了2亿多人,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仅在撒哈拉南部的非洲地区,就有150万人因青蒿素而避免了死亡。在那里,由中国企业生产、含有青蒿素成分的抗疟药物,被称为“来自东方的神药”。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一个人最大的高尚,无非在于救人性命。 这也是屠呦呦必将载入史册的原因。 “不近人情”,“不问世事”? 我们所不了解的屠呦呦如今的世人,提起“屠呦呦”,一般都会联想到青蒿素,联想到2015年的诺贝尔奖。 此之,她还是2011年度诺奖“风向标”——美国拉斯克奖65年来首个获奖的华人,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2016年度《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首位女性获得者……
2015年12月,瑞典斯德哥尔摩,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最近的一次获奖记录,则停留在2018年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大会上,屠呦呦作为中医药科技创新的优秀代表,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获颁奖章。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而在这一切的光环与荣耀之外,现实生活中的屠呦呦,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值得尊敬的人生背后,是否有常人看不见的遗憾? 有人说,屠呦呦虽然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却是个“不合格”的妻子、“不称职”的母亲。结婚多年,由于沉迷个人事业,她从来不做家务,也不做饭。这个80多岁的老太太,直到现在个人生活还是过得“乱糟糟”,经常忘记身份证放在哪里,坐火车还会坐过站。
屠呦呦与丈夫李廷钊的合影(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幸好,她有一位善解人意的丈夫,携手走过多年的风风雨雨,依然愿意包容她、照顾她。丈夫对她的心,其实都在当年她自请以身试药的叮嘱里:“我相信你,支持你。”在婚姻生活中“妻子”角色的不完美,或许还能够用夫妻间的相互体谅来化解,可“母亲”这个角色的缺失,有时却很难修复。 屠呦呦有两个女儿,直到今日,母女关系都很僵,大女儿甚至不愿叫她一声“妈”。
1996年全家福,从左到右:小女儿李军、屠呦呦、李廷钊、大女儿李敏(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责任编辑:admi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