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 简历(6)
时间:2019-04-25 21:43 来源:互联网 作者:COCO 点击:次
7月,著名民主人士李公朴、闻一多先后遭国民党特务暗杀,陶行知亦被列为黑名单的第三名。陶行知一面作好了“我等着第三枪”的牺牲准备,一面继续坚持斗争,视死如归,始终站在民主运动的最前列。他写信激励育才师生为民主斗争“再接再厉,前仆后继,屡败屡战,以底于成。”终因“劳累过度,健康过亏,刺激过深”,于1946年7月25日患脑溢血逝世,享年五十五岁。陶行知逝世后,周恩来同志向党中央发出电报,指出“十年来,陶先生一直跟着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的正确路线走,是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会维克。”8月11日,陶行知的灵柩由全国五十三个人民团体公葬于南京晓庄劳山之麓。 陶行知 - 著作列表
书名 出版社 版本 * 数据来源 陶行知 - 评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以赤子之忱表达的思想和实践,代表了近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近代中国的危机多难,又使“教育救国”成为许多知识分子的梦想,陶行知正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人物之一。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为中国教育探寻新路。最可贵的是,他不仅在理论上进行探索,又以“甘当骆驼”的精神努力践行平民教育,30年如一日矢志不移,其精神为人所同钦,世所共仰。在长期的艰难跋涉中,陶行知逐步认识到,不改造旧中国黑暗的政治,就不可能真正繁荣中国的文化教育。因此,在四十年代中期他发表了《民主教育之普及》等文章,揭露和抨击国民党推行的法西斯教育,提出了生活教育的四大方针,这就是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创造的教育。这一思想,同毛泽东提出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已是精髓相通。由于思想上的一致,他和许多知识分子一起不约而同地站到了人民革命力量的一边,成为周恩来所赞誉的“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 古代的孔子开私学提倡“有教无类”,首开平民教育之先河。近代的五四运动之后,中国又出现了一位努力践行平民教育的人物,并根据“生活教育”的理论创办了各类新型学校。这位被人们尊称的“当今圣人”,就是被毛泽东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陶行知。 陶行知去世次日上午,上海万国殡仪馆挤满了前来悼祭的群众。中共代表团的挽联是:“中国人民教育旗手,民主运动巨星”。8月11日,延安各界在中央大礼堂也举行陶行知追悼会,毛泽东送的挽词是:“痛悼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领导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 毛泽东 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客。 —— 周恩来 万世师表。 —— 宋庆龄 当今一圣人。 —— 董必武 两千年前的孔仲尼,两千年后的陶行知。 —— 郭沫若 外国人士“陶行知不仅是一个很有创造力的教育家,也是一个勇敢的出色的反法西斯斗士。” ——泰戈尔(印度诗人、哲学家和民族主义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