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凤凰时尚网移动版

首页 > 资讯 >

都市圈时代需要都市圈思维(3)

  李迅雷希望以人的自由流动为前提,来打破区域间的壁垒,消除种种行政体制的约束,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要进行及时修正,从而推动都市圈的发展。从80年代初推行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分别经历了沿海地区的优先发展,接下来是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到现在的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等等,这些区域发展规划总体是应该认可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反思。如说沿海地区的优先发展,现在有一半的城市欣欣向荣,还有一半的城市已经走下坡路了,因为资源是有限的,一些城市的繁荣,必会带来另外一些城市的没落。如粤港澳和长三角在吸纳人流上有一定效应,2018年的数据,广东省增加了80万人,浙江增加了50万人口,更有可能形成上海和杭州相连的都市圈。北京的虹吸作用肯定是有的,但是北京的辐射力到底有多大呢?规划没有错,但是需要有相关的制度做配套。要形成都市圈,但户籍制度限制了人口的流入,这样的都市圈是建立不起来的。东京的人口占到了全国人口的1/3,首尔占到了1/4,巴黎可能要占到整个法国的1/5,纽约人口是全国的8%-9%。但上海人口只占到3%,2035年上海的人口不能超过2500万,这势必会影响都市圈的发展,必要时可考虑减少上海的农业用地,以增加人口流入。广东做得比较好,广州和佛山已经基本形成一个区域了。北京要更加反思城市规划,都市圈的设计上,怎么样做更加合理。因为从自然条件来说,长三角的自然条件是最优的。东京的条件不如上海,但是已经吸纳了这么多人口,到目前为止,日本的人口已经负增长,但是东京都市圈的人口还在增长。

  贾康希望,都市圈的发展建设可以推动中国配套改革的深水区的攻坚克难。中央地方的体制关系,是中央关于配套改革里面作为改革重点的一个特定问题。现在推进财政改革,需要中央地方之间事权合理化,清晰化。涉及到都市圈的发展,各个地方各有特色,各自强调自己特色,争取中央层面的补助,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在支持财政政策发挥作用的过程中,须坚持1994年推出的分税制。现在地方层面感受到的地方财政困难,土地财政之下的短期财政危机明显,问题在于省级以下没有很好地执行分税制,而是搞了分成制和包干制。在都市圈的发展中,可通过三层级分税制的落地,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关于依托体制变革、发挥都市圈的财政作用,贾康强调,一是在都市圈发展过程中,要认同市场经济发展的共性,即市场决定论。各个都市圈有其特色和侧重点,北京更多要强调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创中心,上海要强调经济中心,航运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等等,这些特色会真正发挥其潜力和活力。二要强调有为政府,政府必须发挥自己的作用,兴利除弊。守正是第一位的,还要承担一定的风险。政府要牵头把各个都市圈的规划落实好,做到规划先行,规划需经受历史的考验。三是政府发挥作用的过程中,要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多地接纳从农村进入城市的人,使其尽快融入城市。要达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就要有机制创新,比如政策融资下的PPP,财政过去追求放大效应。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