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凤凰时尚网移动版

首页 > 资讯 >

都市圈时代需要都市圈思维(2)

  顾强认为,可以微中心建设来促进都市圈空间结构的优化和高质量的发展。中国都市圈与国际比较,差距不在核心区,主要在微中心和节点城市上。世界上有若干个大都市圈,如东京的核心区962万人,其都市圈在第二圈第三圈层20-50万人口的城市有18个,北京核心区有1634万人,但微中心、节点城市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都市圈。北京20-50万的城市只有7个,差距明显。北京周边的城市大部分是一、二万人,并没有达到和都市的核心区有高效的连接。究其背后的原因,一是城市规划理念滞后、资源配置错位、跨行政区不能统筹;二是没有把节点城市、微中心建设发展纳入都市圈空间规划体系和范畴,以促进都市圈空间体系结构的集约化和合理化。

  我们定义的都市圈是通勤范围在一小时内,可实现高效连接及融合的网状的城镇体系。北京已经批复了2035城市规划,周边的一些城市都是2035版城市规划,但城市发展已经跨行政区了。所以,要促进都市圈空间的合理化,促进都市圈高质量发展,首先是要把周边的微中心和节点城市纳入到我们的都市圈规划。现在国家有关部门也正在推动都市圈空间规划的编制,如果有这一轮的规划,把节点城市的建设纳入其中,对于我们未来无论是都市圈的发展,还是城市群的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都市圈时代需要都市圈思维

  刘学敏认为,中国已经进入到都市圈时代,要确立一种都市圈的思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城市化快速推进,目前城市化已近60%。快速推进的城市化,特别是大城市,特大城市导致的结果,是产业的聚集和人口的聚集,客观上造成了一个结果,就是都市圈化,也就是一个大城市通过圈层向外围扩散。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人口的都市圈化,人口同时向核聚集,同时也向外层的圈层聚集,而且外层的圈层聚集速度更快。我们做过一个统计,上海市2010年-2017年城市片区人口的增长大体是60多万,但是周边的圈层扩散是它的二倍 -125万左右。

  二是就业通勤的都市圈化,城市的溢出效应,加之中心城市生活成本越来越高,人们不得不选择职住分离的生活方式,生活在成本相对便宜的另一个行政区域,跨行政区的通勤已经成为可能,也形成了规模。在北京,可以看到每天通勤来回流动的人非常多,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三是空间扩张的都市圈化。城市的扩张它是有圈层的,圈层的扩张是随着廊道或者轴带向外扩张的,有很深刻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背景,结果是使外围的节点城市,开始网状化的发展。

  四是产业联系的都市圈化。中国都市圈时代已经到来,这是一个高度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圈,要求我们必须摒弃原来城市化的压力,必须按照都市圈的思维来思考问题,用系统的思维、创新的思维重新审视未来的城市化。

  都市圈的制度创新

  徐宪平认为,政府在推进都市圈的建设中,重在破除体制机制的障碍。政府主要的着力点是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推进基础公共服务均等化,特别是建立区域协同发展机制。从以往的实践来看,政府抓的最有成效的事情就是基础设施一体化,从高铁到地铁,从路网到枢纽,这些年一年一个大变化。最难办的是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因为这涉及到要拿出真金白银,涉及到中央与地方、省与市的财权和行政权分配。当前最紧迫的是要破除城乡二元体制结构,这是体制改革最大的难点。这个体制破除了,才能逐步推动在城市圈内实现城乡一体化和融合发展。

  我们国家2018年城镇化率59.58%,户籍城镇化率只有43.37%,这里面差了16.21个点。去年13.95亿的人口中,按照这个算,8.3亿的城镇人口中有2.2亿的农民工。我一直建议,这些农民工是否可以居住在城里,有稳定的职业和居所;只要在城里居住和工作年满10年或者是15年以上的,是否可一次性解决户籍和他们的后顾之忧。这个问题的解决,不仅是解决了一个社会问题,同时有利于扩大消费,扩大投资。2018年农村居民的年均收入1.46万,城镇居民的年均收入3.92万,农民工的年均收入4.62万,他们不是包袱,而是财富。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