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凤凰时尚网移动版

首页 > 资讯 >

再见,SIM卡(2)

iSIM相较于eSIM最大的优势是安全。因为iSIM是集成在SoC芯片里,集成度更高,采用专门的加密方式,从而让数据更加安全,减少或消除了敏感数据外泄的风险。

再见,SIM卡

另外,iSIM占据的空间更小,ARM称iSIM将仅占据1平方毫米的面积,同时成本也更小。其他方面,也具有更换网络服务、运营商更为方便等优势,也可以将联系人、运营商设置等帐户数据安全地储存在云端。

再见,SIM卡

IT之家小编觉得,相比eSIM,iSIM更接近SIM卡的“终极形态”,毕竟目前大部分移动设备采用的大都是ARM架构的SoC,作为顶端的基础技术提供商,ARM推广iSIM技术相比其他厂商更为轻松。

进展方面,ARM已经向合作厂商发送了iSIM设计,同样,最先应该也会被用在物联网设备上。

既然有这么多好处,那为什么接近三十年的时间里,eSIM或iSIM一直没有得到普及?其实IT之家在前面《5G电话卡都来了,eSIM卡还在路上…》这篇文章里也做过介绍,最核心的原因是动了运营商的奶酪,毕竟把SIM卡嵌入在设备里等于拱手将对用户的控制权交给终端厂商,作为既得利益者,运营商怎会将数十年来“躺吃”的分蛋糕给别人?

物联网很重要,别忘了智能手机

那么这一次作为运营商的中国联通为什么那么积极将eSIM业务拓展到全国?这里就要抓住那关键的五个字了: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背后代表的是一个重要趋势:物联网。

根据GSMA智库在2018年发布的全球移动市场趋势报告,到2025年全球范围内将会有251亿物联网设备连接和137亿工业物联网连接和114亿消费物联网连接,市场规模将达到1.1万亿美元,同时到2023年,将有超过86%的设备通过LPWAN(低功耗广域网)实现网联。物联网,是人们不厌其烦讨论的时代大趋势,上面这些数字,其实也只是对物联网初期阶段的预测,可见这个市场无比庞大。

再见,SIM卡

再见,SIM卡

▲图片来自GSMA 2018全球移动市场趋势报告

当然,市场庞不庞大不是重点,重点是,物联网可以说是eSIM和iSIM普及的终极推动力。道理很简单,物联网时代由5G推动,想象一下那个时候你家里几乎所有的终端设备都要通过5G网络始终在线,你不可能为每个设备都配一张SIM卡,因此在物联网时代,eSIM或iSIM对于运营商来说是一条不得不走的路。不过尽管从未来的角度看,iSIM更是大势所趋,但就目前、就国内而言,运营商们主要着手关注的还是eSIM。所以下面我们仍然将目光放在运营商们在eSIM方面的布局。

对运营商而言,具体实施起来,就是所谓的一号多终端解决方案,以用户号码为中心,将各种联网设备统一在一个号码之下,运营商可以基于号码资源开创更多业务,用户也享受便利。例如去年中国联通推出的一号双终端业务,可以让手表和手机共享同一号码,这样智能手表就可以脱离手机成为一个独立的设备。

对于商业公司而言,想让它放弃部分利益,最好的办法是许它更大的利益。物联网,显然就是这“更大的的利益”。

再见,SIM卡

事实上,就国内而言,三大运营商在eSIM方面都有各自的布局,中国联通是最积极的了,当然,最新的进展就是将eSIM可穿戴设备独立号码业务从试点拓展至全国。中国移动方面,去年5月25日,他们推出了智能物联China Mobile Inside计划,同时发布国内首款eSIM芯片,提供“芯片+eSIM+连接服务”。6月初,中国移动“eSIM一号双终端”业务在天津、上海、南京、杭州、广州、深圳、成都7个城市正式启动,并于今年1月在这七个城市开启免费体验。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