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凤凰时尚网移动版

首页 > 资讯 >

钮承泽:《艋舺》没有断背山 新片想拍两岸爱情(2)

  钮承泽19岁那年,父亲患上罕见的“运动神经元萎缩症”(俗称渐冻人)住院,在医院插着呼吸管度过几十年。父亲住院期间,钮承泽只要去探视,在车上一定和他母亲吵架。“其实那时我几乎没戏可演,但在外头还要硬撑面子,因为我是‘小毕’(注:钮承泽因出演侯孝贤导演的《小毕的故事》而获得1983年金马奖男配角提名,由此名声大振)。”于是,钮承泽每天开车在外鬼混,一群人凑着零钱只加两公升汽油,直到避震器坏了没钱修,当街抛锚动弹不得。

  另一方面,族群与家世的巨大阴影,是钮承泽另一个不可承受之重。他承认自己是权贵子弟,年幼时多数演出机会是靠妈妈的关系。成年后他努力摆脱阴影,跟街头兄弟混在一起,讲台语跟国语一样溜,不希望被贴上“外省人”标签,但一提到外祖父、父亲的北京老家,他不禁又向往。

  父亲后来的去世让钮承泽伤心不已,“父亲十九岁离家,再也回不去。一辈子怀念北京胡同,抑郁不得志,却又得了怪病,长期被禁锢在这样身体中。我陷入两个悲伤,一个是失去了生你养你的最爱,其次我发现原来他是这样可怜。”

  创作 情非得已之人

  1989年的《香蕉天堂》后他开始对演员的职业感到茫然,人生没有目标。直到有一次李立群对他说:“你要立志做一个伟大的演员,才有可能把戏演好。”但台湾电影的现实又逼着钮承泽有劲儿使不出,想演电影没电影演,演电视又挑三拣四觉得丢脸。

  1996年的电影《飞天》让他在大陆待三个月,虽只有拍15天戏,但剩下的时间他都在农村体验农民生活。钮承泽说“透过那部戏,我得到很多的能量,最重要的是,原来你可以为一件相信的事情做如此的付出。我变成一个敬业乐群的演员。”

  2001年的偶像剧《吐司男之吻》给了钮承泽巨大的成功,世界一夕改变,他开始不断接到制作人、电视台主管的邀请电话。慢慢地钮承泽觉得自己有了“国王地位”,某一次不小心发了脾气,他发现自己比较舒服,大家竟然都接受了。于是暴躁的脾气也在圈子里传开来。他自己也承认,自己“不知不觉就变成一只被宠坏的怪兽”。

  《吐司男之吻》的成功,让2003年的钮承泽对偶像剧《求婚事务所》期望过高。结果收视不如预期大受打击,同时计划跟周杰伦合作的《艋舺》叫停让其一蹶不振,患上忧郁症。直到2007年他借着假纪录片《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才让自己从阴霾中走出。

  对于将近八年的偶像剧拍摄,钮承泽是抱着一种感激的心态,“在我还是井底之蛙的时候,我就说了台湾电影的未来在偶像剧,到现在为止我仍然觉得非常准确。”钮承泽开始当导演时,台湾的环境很难让年轻人投入电影创作。于是钮承泽们用很高的标准和自我要求在拍电视剧,“我觉得偶像剧是很好的练习,你会掌握故事的技术、学会分镜、知道怎样让观众哭怎样让观众笑、知道怎样控制现场。”

  监制李烈口述

  性格直接的文艺男

  豆导性子比较急躁,对事情要求比较高,所以很容易暴跳如雷。不过拍《艋舺》时他好很多了,起码没有摔过桌子。这次合作过程中,我们也是从头吵到尾。我的脾气也不是很好,他又是很情绪性,经常会炙热地去表达情感。他经常把自己的回忆添加在电影里,有时候我担心电影会很满,但他是导演我也会尊重。情绪性这是他的特点也会给他带来问题,因为有时候情绪低潮时容易走极端。这时候你不去理他就是,他慢慢也就恢复了。

  豆子比较直接,很适合走商业电影路线。但同时他是个非常文艺的人,文艺就像他生活的一部分,你跟他聊天他不会像我们这样平铺直叙,完全是书本里才会出现的华丽辞藻。

  用《艋舺》唤醒热血、勇气和无畏天地的傻气

  周杰伦原来要演“蚊子”

  新京报:《艋舺》票房这么高,能够预测到吗?你觉得大家喜欢这部电影是为什么?

  钮承泽:有这么高的票房,确实是让我有点高兴。但《艋舺》在拍摄之初,我们就知道会在最好的档期———今年农历春节。一开始,我就知道它一定要卖钱,它一定要被喜欢,而且我加了些偶像剧的东西在里面。台湾电影最大的特点是情怀,我相信《艋舺》中的“情”唤醒观众心中深处的热血、相信梦想的勇气和无畏天地的傻气。

  新京报:从报道上看,《艋舺》这部电影从2005年就有想法,为何这么长时间才拍成?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