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地藏经》(2)
时间:2019-03-28 19:49 来源:互联网 作者:COCO 点击:次
今天我们在此地讲这部《地藏本愿经》有两个用意:一个是应九华山仁德老法师的邀请,我答应他在地藏菩萨圣诞之前为大众介绍地藏菩萨本愿的大意。我们预定九月一日启讲,九月二十日圆满;二十日正是农历的七月三十,地藏菩萨的圣诞日。第二个意思,新加坡净宗学会这个道场建立,我们还没有在这个地方正式讲过一部经,今天为新道场开讲《地藏菩萨本愿经》,也是符合我们多年为新道场讲经的惯例,所以有这双重的意思。先在净宗学会的报恩堂为诸位同修说这一部大经。 在玄义中当然最重要的先要介绍经题: 【地藏菩萨本愿经】 这七个字,前面六个字是别题,『经』这个字是通题;佛所说一切法都称之为「经」。别题里面又分为人、法,这七种立题我们就省略掉了,圣一法师在讲记里说得很清楚,诸位可以做参考。 『地藏菩萨』是人,『本愿』是法,这个题是释迦牟尼佛自己说的。佛在经上说这个经可以用三个经题,这三个都是佛说的。第一个就是「地藏本愿」,在这个法会当中世尊为我们宣说的「地藏菩萨本愿」。也可以说是「地藏菩萨本行」,行愿相资,有愿一定有行。行的意思用现代的话来说,地藏菩萨的生活、地藏菩萨的修持、地藏菩萨之处事待人接物,这些都是他的本行。又称「地藏菩萨本誓力经」,「力」是显示出他殊胜的能力。现在我们看的这个经题,是翻译的人他在三个题当中选「地藏本愿」,因为这个本愿里面包含了本行,也包含了本誓力,意思都在其中。 「地藏」这个「地」,在事上讲是大地。大地是一切万物所依赖生存的,任何一物离开大地就不能生存,所以在中国对天跟地看得很重。在八卦里头它的相是坤卦,其德为母,《易经》里面说:「至哉坤元。」至是到了极处。这是形容大地万物孳生,一切万物都从大地而生,所以「地」有能持、能育、能载、能生的意思。佛用这个来比喻我们的心地,我们心地确确实实具足这个意思。以佛法讲,住持的意思、生长的意思、荷担的意思。「住」,一切万法依真性而住,一切万法皆从真性而生,《华严经》里面所说:「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诸佛如来所住的一真法界,九界众生所住的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从性地里面变现出来。性是能变,万法是所变。自性里面本来具足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一切的无量本来具足。 佛法的教学其目的就是教我们明心见性,为什么以此为目的?明心见性之后,什么问题自自然然都得到解决了。而且这个事情是决定可能的,决定可以办得到的。为什么这么肯定?因为每个人皆有真性,这不是从外面来的;外面来的,未必能办得到,自性本具哪有办不到的道理?问题只要我们能够恢复自性。其实自性哪需要恢复,今天我们的性德上面有障碍,只要把这个障碍去掉,性德自然就现前,所谓是拨开云雾,阳光就普照。阳光比喻我们的性德,云雾比喻障碍;障碍是假的,阳光是真的。离了妄,真就现前,所以真性不需要去求;你求,那就是虚妄,毋需要去求,离了妄就是真。 佛告诉我们,真心里面具足三德。法身是我们真身,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垢不净,禅宗里面所谓,「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就是这个东西。可惜我们无始以来起心动念、妄想执著,把我们自性的光明、德用障碍住了,现前这个作用受了很大很大的亏损。一百分的作用,我们现在所能感受到的,百分之一都不到,九十九分的德用不能现前,你说这不是可惜!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迷失了,不知道自己本具无量智慧、无量德能;迷失了,迷得太久、迷得太深、迷得太广。佛看到我们才生起怜悯之心,帮助我们觉悟、帮助我们恢复。这要讲求修行了。「因修万行,果圆万德」,修行的方法也是无量无边。无量无边方法当中,有方便法、也有不方便法,佛都说了。所以佛为众生演说无量法门,「四弘誓愿」里面所谓「法门无量誓愿学」。为什么佛要说无量法门?众生根性不相同,众生的根性也是无量无边。顺著众生根性去教学,学习就容易成就;如果不顺著众生根性,他的修学就会感到困难。而在一切法门当中,第一方便、第一稳当、第一容易,无过於念佛法门。佛在这个经里面就是教给我们念佛,至心称名,跟《无量寿经》上讲「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是一个道理、一桩事情。如果我们不能接受这个法门、疑惑这个法门,佛再给你开其他方便法门,这真的是佛教人第一个法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