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丨“三服务”是否到位 进村入企到现场来看看(3)
时间:2019-03-25 19:38 来源:互联网 作者:COCO 点击:次
温州瓯海新桥街道新瓯社区里,国际华府小区业主、物业负责人、房地产开发商也纷纷为“三服务”点赞。记者了解到,去年年底,区消防部门在例行检查中发现该小区消防存在问题,责令限期整改。但到底是哪方责任、谁来出钱维修?三方为这件事吵得不可开交。 3月11日,前来走访的区住建局、街道干部从社区书记黄苗苗处了解情况后,迅速邀请三方代表,梳理问题、明确责任。目前,初步整改方案已提交到相关部门。问题解决有望,所有人都舒了一口气。 汇总分析记者收到的各方反馈,对“三服务”效果,老百姓满意率超过80%。但同时也有群众期盼,各级政府的服务能够更扎实、更精准。 老百姓不满意,原因一是服务不够到位。干部来了,问题反映了,却始终不见下文。 从前年开始,浙东某村干部就向上级反映,村里有150亩农田因水质、土质问题无法耕种,荒了10年,希望能调整规划、盘活土地。此次“三服务”活动开展,村里又向省、市有关部门提出这一问题。但整整两个月过去,只有街道分管农业的干部打电话来问询过。 另一个原因是解决问题太敷衍。干部虽然做出过一些努力,但没有取得大的突破,精准服务“最后一公里”尚未打通。 不久前,桐乡高桥街道越丰村办了一场培训班,60余位村民参加了绿化保洁、保安服务等职业培训。这是桐乡市相关部门在“三服务”过程中,了解到失地农民就业难问题后,专门组织举办的。当地干部表示,举办培训班、招聘会是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一贯做法,不过目前还缺少跟踪服务和数据支持。 事实上,早在“三服务”活动开展之初,省委就已明确:“三服务”不是一锤子买卖,不能动辄就搞运动式、层层加码,而要掌握节奏、保持韧劲,注重经常性、常搞“回头看”,要在持续深入的服务中、在切实解决问题中,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信任感和满意度。 当然,每项工作开展之初,有不足是常态。有短板,意味着有进步的空间。如何让“三服务”做深、做实、做精,正是当下所有干部持续要做的一门功课。 【浙江新闻+】 三服务,干部的一场考验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 郁建兴 我省新年伊始启动的“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活动,是推进“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具体行动,是推动“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往深里做,脚踏实地推进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务实举措,也是省委向各级各部门传达的一个鲜明工作导向。近一个季度以来,“三服务”活动开展得怎么样?浙江日报记者深入企业、群众和基层,寻找答案,值得点赞! 从根本上讲,“三服务”活动的成效取决于供需两方面的契合度。从供方来说,干部要真的到企业、群众、基层中去,要真的提供服务,要真的能够解决问题。这三个方面,都取决于与需方的契合度,也就是说,服务面向的是全部需方,或者排出优先顺序,而不能只去几家明星企业、几个明星村;服务需要针对真实需求,特别需要做到“雪中送炭”;服务需要以解决问题为根本取向,干部与企业、群众、基层具有“共情”是一个前提,但归根到底要有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举措。 相应地,要让“三服务”做深、做实、做精,对各级干部而言,是一场考验。首先,干部要真正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服务企业、群众、基层是干部的天职。为什么在今天需要启动这样一场活动,是因为我们有不少服务不到位、需要予以改进的地方,需要干部们更加端正“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其次,干部要能够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和辨识企业、群众、基层的真实需求,进而积极、高效、精准地回应和满足这些真实需求。最后,干部要能够解决企业、群众、基层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真实困难和问题,这是赢得这场考验的关键环节。 在“三服务”活动中要有担当有作为,就意味着干部们不仅必须为企业、群众、基层服务,而且还要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