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开发AI谣言粉碎机 谣言识别准确率达81%
时间:2019-03-01 10:23 来源:互联网 作者:COCO 点击:次
原标题:阿里开发AI谣言粉碎机 谣言识别准确率达81% 达摩院NLP团队成员李泉志 昨天,一篇《为拯救爸妈朋友圈,达摩院造了“谣言粉碎机”》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引来一片鼓掌叫好:“这下终于不用费劲劝导爸妈了!” 文章说的是,阿里巴巴达摩院的科学家,造了一个谣言粉碎机,这是一个算法模型,可以识别真假新闻,未来也能应用在各大领域。 这是怎样一种算法?准确率高吗?真的可以终结谣言?记者联系到了正在大洋彼岸的“谣言粉碎机”的创造者李泉志。 “粉碎机”的前生功能 是为记者提供可靠线索 《速转!科学家发现:一味中药48小时可杀死60%癌细胞!》《晚上喝白开水的朋友,再不看就晚了!》《专家说了,这样东西千万别吃!》…… 你有没有收到过父母发来的这些“关怀”?又有多少次是抱着“算了算了,你开心就好”的心态结束话题? “不能保证百分之百准确,但基本可以判断是否为谣言。”李泉志,达摩院NLP团队的核心成员之一,毕业于清华大学,后在美国获得自然语言理解方向的博士学位,目前在达摩院的西雅图办公室工作。 在加入达摩院前,他曾是路透社重要的“情报官”:通过机器筛选成千上万的网络信息,为数千位一线记者提供可靠线索。 “AI谣言粉碎机”就是借助自然语言实现的。在刚刚结束的SemEval(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国际权威比赛,由国际计算语言学学会举办)全球语义测试中,“AI谣言粉碎机”创造了假新闻识别准确率的新纪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81%。 判断一个新闻真假 要分三个步骤 “AI谣言粉碎机”要怎么去判断是否为谣言呢?李泉志说,分三步—— 首先,该模型会找到最初的信息源,分析用户画像,包括:专业领域,此前传播或转发过什么,是个人还是机构,注册时间,活跃规律等,来判断发布者是否“可靠”。最后根据不同态度的人群比例、各自的信誉度等信息,计算出此新闻的可信度。 第二步,寻找网上所有的信息源,看看链接的域名,是否来自可信网站,比如新华社、政府医药管理局等。 第三步,将正文里关键的论证提炼为知识点,与知识图谱里的权威知识库做匹配验证。如果毫无联系、自相矛盾,减分。 李泉志解释,“AI谣言粉碎机”会考虑一部分人类的想法,更多的则是 AI的运用。人工智能有很多人类比不了的地方,比如当一个流言在社交网站上传播很快的时候,我们很难去判断真假,不知道谁接收到了,是出于什么原因转发,不同的人对此的评价是什么,而这些AI可以做到。“假如来一个流言,人可以通过网站去查证,但是AI可以快速把科学研究、新闻拉出来,加上后台知识库的对比,做一个验证。人脑中有基本判断,但是没有大型的知识库。”李泉志说。 就拿“AI谣言粉碎机”的训练样本来说,就要分至少两个层面:首先拿底层的2亿条信息,几百万条新闻,训练语言样本;再将模型进行谣言的真实性训练。“是一个复杂且费时的过程。”李泉志表示。 谁制造谣言,论文是否抄袭 未来粉碎机还有更多功能 其实,要建这样一个数据模型,并不容易。李泉志坦言,他在前一家公司就开始研究,到如今,也还需继续完善。他们有一个小团队专门在研究这一技术,因为,总体来说这不是一个单独能列出来的技术,是自然语言所有技术的综合。 目前,该模型也并未应用于阿里巴巴的任何业务中,李泉志坦言,数据模型需要不断被“训练”,也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同,而这些,都不是短时间内能解决的。 可以想象的是,“AI谣言粉碎机”未来将被应用的多个场合。 比如,可以识别论文是否为抄袭,用技术从个人的写作风格、方法论、主题等多维度去判断是否为抄袭。过去有人说某年轻作家后期的作品由人代笔,以后用AI就能分析得出结论。 另一方面,可以协助警方找到真正谣言的制造者。通过AI去追踪传播路径,从传播路径中,将传播分解,可以发现规律,比如传播了哪些用户,用户是什么反应,是简单的转发,还是赞成、反对,还是进行了二次加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