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遍全网的凡尔赛文学,让你自卑了吗?(2)
时间:2020-11-11 00:05 来源:互联网 作者:大棒槌 点击:次
需要注意的是,凡学和直接炫耀有着很大的不同,直抒胸臆在这里怕是只能不及格,优秀的凡尔赛文学,应该有起伏顿挫、先抑后扬,它的精髓在于谦虚的“平凡”,以及背后隐藏的“虽然但是”逻辑。 来源:视频截图。 来源:视频截图。 总之,凡学看似漫不经心,操作起来则需要百般刻意,只有仔细研读、时常温习方能悟透其中真意。 于是,在深刻品读了凡学一天之后,网友们开始发挥创意,交上了自己的作业: 凡食物: “说出来挺不好意思的,我是最近才知道鸡蛋有壳的,以前都是吃管家剥好的,一直以为鸡蛋都是白色的软软的。” 来源:微博截图。 凡学术: “和闺蜜搞论文,提议给各自的男朋友发‘发不发论文’,过了15分钟还没回我,我要炸毛了,闺蜜突然惊讶地叫,我转头就看到他大步朝我走来,沉声说:‘我发一篇C刊刚好要用15分钟。’” 来源:微博截图。 甚至搬出了各种“凡尔赛鼻祖”,比如昆仑派掌门夫人韩娟(请自带语音朗读): “没劲透了,就是看着还行,实际上吧,也就是出门威风点儿,手头宽裕点儿,生活舒服点儿,没有别的好处。” 来源:视频截图。 还有诗仙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来源:微博截图。 就在凡尔赛文学迅速火爆出圈之时,它也变成了一场玩梗游戏,没什么深刻意义,但的确是人们的快乐源泉。 大家的品鉴热情,还在于忍不住想戳穿这些浮夸之下的面目,比如用苹果手机发微博的博主,秀转账的截图却显示是安卓屏幕?炫耀开敞篷车去大学食堂吃饭,晒的却是其他网友刚拍的图? 来源:微博截图。 如今,这位博主的微博下已经形成了很有意思的对比,比如昨日的一条凡尔赛语录: “我长头发时经常忘带发带,他就买了一打发带,不同颜色的。每次我出门,想扎头发就找他。重点是,每次他手腕的发带颜色,都和我衣服颜色很配,每次都是同色系。他说他出门前会根据我的衣服,拿不同的发带。细节处的甜,才最动人。 ” 转发区却都在为另一位网友的创意点赞: “今天和谢广坤聊天时突然想起一件事。我每天都吃大葱蘸酱,他就买了一车大葱。每次我想拿大葱来蘸酱时,就找他。他怕我腻歪,买了不同产地的大葱。章丘的,临沂的,菏泽的,胶州的,枣庄的,我每天都能吃出不一样的味道。细节处的甜,才最动人。” 来源:视频截图。 但更耐人寻味的是,在注意力经济之下,“黑红”俨然成了另一种红法,就在大家还津津有味地品读凡尔赛金句时,这位博主已经发了两条广告带货,在网友们的关注和流量中自得其乐。 凡尔赛文学的主角们极尽夸张修辞之能事,展示着自己被爱、被财富包裹的“甜蜜负担”,但细想想,在我们的真实生活中似乎又有踪迹可寻。比如可以网购的朋友圈文案、可以包装的网络人设,凡尔赛学者们尽管用上了山路十八弯般的委婉,但仍然期望着被观众注视、仰慕,用物质化的符号装点着有些虚荣的内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