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凤凰时尚网移动版

首页 > 资讯 >

信用卡红利还能吃多久?(2)

一般认为,20%的低风险分期用户可以贡献120%的利润(多出的20%用于弥补高风险用户的坏账损失),是银行最青睐的一个群体。

 
  一般认为,20%的低风险分期用户可以贡献120%的利润(多出的20%用于弥补高风险用户的坏账损失),是银行最青睐的一个群体。

  在此仍以招行为例,信用卡贷款余额中,计息贷款占比为23%,可理解为约23%的用户选择分期,仅利息收入就贡献了七成营收。

  不考虑交叉销售效应的情况下(如理财、存款、房贷、车贷等),高收入群体带来的只是刷卡额的增长,银行很难借此盈利。目前,国内信用卡行业POS刷卡费率平均为0.45%左右(拉卡拉2018年度平均刷卡费率),据银联数据,2018年卡均交易6.34万元,假设高收入群体的卡均交易为10万元/年,每年带来的刷卡佣金收入为100000×0.45%=450元,以发卡行占七成计算,为315元。

  这笔收入,要覆盖资金占用成本、促销费用、积分兑换、权益兑换以及人力费用、IT费用等,基本没有盈利空间。

要盈利,靠分期。从盈利最大化的角度,银行要一边降低坏账用户占比,一边提高分期用户占比。

 
  要盈利,靠分期。从盈利最大化的角度,银行要一边降低坏账用户占比,一边提高分期用户占比。

  坏账用户和分期用户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收入较低,用户属性重叠会带来营销层面的悖论:努力提高分期用户占比,意味着要加大对中低收入群体的营销力度,反过来会提高坏账用户占比。

  2017年以来,信用卡增长日益依赖互联网流量,一大批贷超平台转型信用卡推介平台。贷款平台吸引借贷用户,输送的持卡人分期意愿高,银行自然欣喜非常,好像挖到了金矿、触及了蓝海。

  刚开始的合作是甜蜜的,互利共赢。之后,更多的银行发现这个蓝海,都来找贷超渠道合作发卡,竞争激烈起来。贷超平台话语权增强,倾向于选择准入门槛低的信用卡合作,在发卡量KPI压力下,倒逼各家银行降低进件标准,开始放水。

  各方努力(放水)下,新增发卡量井喷式增长,隐患也随之而来——坏账用户越来越多。

  以维信金科为例,2017年3季度之后发放的线上贷款,M3+逾期率明显提升,从之前的6%左右升至10%左右。由于其线上贷款主要是信用卡余额代偿,逾期率的抬升,可视作持卡人中的坏用户越来越多。

踩刹车,成了理性选择。

 
  踩刹车,成了理性选择。

  休 整

  逻辑上分析,银行信用卡业务再次走到“夯实存量”的转折点;但在实践中,发卡量要增长,有的是空间。

  大数据风控的普及叠加现金贷的无序繁荣,大大拓宽了“可评估信用”的用户范围,不完全估计,过去三年里至少2亿人从无贷户晋身有贷户。这些新晋借款人,只要还款记录良好,都是潜在持卡人。

  即便是无贷户,只要有互联网行为数据,就在大数据风控射程之内,也是潜在持卡人。此外,“以卡下卡”也是拓展新客户的重要手段,不少银行都可凭借他行高额度信用卡秒批下卡。

  既然发卡量还有很大增长空间,现阶段的休整,就并非受环境制约的被动降速,而应是战略层面的主动为之,最考验银行的战略决策和战略定力。毕竟,在一片繁荣中主动叫停,万一担心的事情没发生怎么办?万一市场份额被竞争对手赶超怎么办?压力不小。

  不过,信贷类业务战略调整就是这样。领先半年到一年才有效果,等到市场普遍调整时,为时已晚。

  关于信用卡踩刹车,先来看一个案例。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