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丨他们,被“一带一路”深度“圈粉”(2)
时间:2019-04-26 08:13 来源:互联网 作者:Kim 点击:次
曼扎尔在《财经日报》上开设了“我的中国日记”专栏,讲述他在中国的所见所闻。他的文字现场感很强,读者在阅读中仿佛与他一起游览中国。“这些日记在巴基斯坦很受欢迎,读者和我的朋友们不时也会给我反馈。”曼扎尔说这些反馈也是他一直将中国日记写下去的动力之一。 几年下来,曼扎尔先后出版了《神奇中国》(Wonderful China)和《精彩中国》(Amazing China)两本旅行日志,是中国短短数十载快速发展的另一种视角的证明。 过去五年,曼扎尔几乎每年都会来中国一次,对“中巴友谊比山高、比海深、比蜜甜、比钢硬”这句在巴基斯坦广为流传的话,他体会更深。他告诉记者,在乌尔都语里,中国人和“糖”是一个单词,虽然是个巧合,但中巴人民的友谊已是有目共睹。 去年9月,曼扎尔应中国政府邀请,参加庆祝“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周年媒体行,这次他不仅继续更新“我的中国日记”专栏,还在一家乌尔都语报纸上发表系列专栏“中国十日——讲好丝绸之路新故事”。 2013年5月,李克强总理在访问巴基斯坦时提出建设“中巴经济走廊”,旨在进一步加强中巴互联互通,促进两国共同发展。这条全长3000公里,包含公路、铁路、油气和光缆通道的贸易走廊,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样板工程。 曼扎尔对中巴经济走廊的未来充满期待和信心:“中巴经济走廊不仅会大大促进巴基斯坦经济增长,在地理上也将中国与南亚、中东、非洲和欧洲联系起来。巴基斯坦可以从中国和其他先进国家身上,寻求良策以解决其社会经济正面临的突出问题。”
曼扎尔一直向往江南水乡,对江苏省有一份特殊的情感,每次访问中国,江苏都是他必到的一站。他还记得第一次知道要来江苏后,他准备了一台高端相机和一台笨重的笔记本电脑,走到哪儿,背到哪儿,拍到哪儿。 “江苏就像人间天堂,环境优美,静谧祥和。它既有数千年沉积下来的浓厚文化韵味,又有高速发展的现代化氛围,各领域发展均衡迅速,尤其是旅游业、信息技术、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曼扎尔希望以后能专门为江苏写一本书。 每次来江苏,曼扎尔都能发现一些新变化,他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江苏的教育,在《精彩中国》一书里花大量笔墨描写了这一点,认为江苏不仅重视传统教育,对艺术教育和职业教育也同样重视,还特别列举了学校历史保护、非遗传承等创意课程。 “中国可以记录的东西太多,一本两本书根本不足以呈现出它的全貌。”曼扎尔说他会继续书写“中国日记”,讲述中国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 03 来自古丝绸之路终点的机长 毛罗:架空中“一带一路”新桥梁 4月23日下午,帅气十足的毛罗·本韦努托(Mauro Benvenuto)和往常一样,身着制服拖着行李箱来到南京禄口机场,准备当晚前往曼谷的飞行。 “泰国免落地签证费会延长至4月底”,毛罗说,“估计今晚飞机又是满座。”
说起“一带一路”,毛罗头头是道。 毛罗来自意大利,2014年来到中国东方航空江苏有限公司任A320机型机长。在那之前,他从未来过中国。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远在古丝绸之路终点——意大利的毛罗,做出一个重要的决定:来丝路这一端瞧一瞧。“中国的发展有目共睹,江苏的名气也很大。” 五年过去了,毛罗认真地告诉记者,“我选择来南京工作生活是正确的。” 初来南京,毛罗与太太就被紫金山和玄武湖迷住了,爬紫金山成为了毛罗在这里最大的爱好。异国他乡生活,刚开始对毛罗夫妇来说有一点挑战:“第一年,我特别不习惯吃这里的食物,太辣了!”如今这已不是问题,这对意大利夫妇平日不愿意做饭或者与朋友相聚时,“下馆子”成了他们的首选。这五年,毛罗会和太太还有朋友们一起爬山、聚会、健身,与普通南京人没有两样。 回想起在南京的第一次飞行,毛罗至今记忆犹新。东航江苏公司的同事们与禄口机场工作人员也给了他很大帮助,出乎他的意料,机组人员无论是外语水平还是业务能力都让他刮目相看。五年来,毛罗机长已经与很多同事一起执行过航班。每次飞行就像寻常生活一样自如,但又带着谨慎,“安全是最重要的。” (责任编辑:admi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