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市群到都市圈的变革:都市圈时代已来临(2)
时间:2019-04-25 06:04 来源:互联网 作者:阿刁 点击:次
乾泉说,一方面,通过发展现代化都市圈,可以完善和补充治理水平落差和能力不足,提高优化治理现代化城市治理能力、治理结构、治理体系和治理效率,抹平城市区域发展不平衡和资源分配不尽合理的问题。 另一方面,统筹规划、系统布局、有序开发,能够提升现代都市圈治理决策的高度、科学决策水平和现代治理的系统化布局。最重要的是,避免了传统的行政性壁垒、地方保护主义、条块分割、重复建设、要素流动性壁垒和城乡二元化落差等“城市病”。 王辉表示,今后,现代化都市圈将成为政府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以现代化大都市圈带动城市群发展的战略,从经济的角度来看,短期内,可以通过人口集聚来释放强大的消费市场。 消除阻碍要素流动 虽然,现代化都市圈的建设在稳步推进,但当前我国一些地区的城市交通一体化水平不高以及区域协同发展不协调等问题依然突出。 “当前,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夹杂着新的‘城市病’,从公共领域看,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设施差别较大,区域之间的不平衡问题也显露无疑;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讲,产城、产镇、产教、科教、文旅和一二三产融合不足,产业结构单一趋同、市场创新乏力,区域内产业规划同质化严重导致新的产能过剩等。”乾泉说,因此,必须要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发展的道路,能够带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一次产业与人口的优化调整。 在近日举行的“中国城市百人论坛2019春季论坛:建设现代化都市圈-理论与对策”上,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副司长周南表示,在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好几个关系。首先,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都市圈是地理概念,首先它是经济圈,推动都市圈建设时必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政府要做的是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做好空间管控,最重要的是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努力消除阻碍要素流动和高效配置的各种不合理障碍。 其次,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推进都市圈建设的责任主体是地方。各地方要结合自身特点,坚持问题导向,推动当地都市圈建设。 最后,要处理好普遍要求和因地制宜的关系,比如加大改革力度,建立统一市场,这是一个大方向,各地方都要做。但由于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突出,每个都市圈发育程度不同,因此,各个都市圈要充分考虑现实基础,科学确定都市圈发展目标和实现路径,防止一哄而起。 有业内人士认为,打破都市圈的发展壁垒,不仅需要城市之间的协同,而且需要跨省协同。比如在南京都市圈有1/3的面积属于安徽省。跨行政区域,在都市圈的建设中很是常见,因此,都市圈的培育发展并非一蹴而就。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也强调,东部地区一些都市圈已经比较成熟,但中西部地区的都市圈大多数尚在培育当中。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要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顺应产业升级、人口流动和空间演进趋势,充分考虑不同都市圈现有基础和发展潜力的差异性,科学确定都市圈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和实现路径,因地制宜推动都市圈建设。 “在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过程中,政府应该积极建立和完善现代信用治理体系。同时,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资本参与的市场化运作模式。(亦即,通过市场来配置资源,提高都市圈建设过程中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效率。都市圈开发建设,要有公平的竞争环境、诚信的市场环境和‘亲’‘清’的营商环境,‘公平、诚信、亲清’文化也是塑造都市圈新时代商业文明的基础。)”乾泉表示,构建现代都市圈建设投融资平台是关键,项目开发建设中的投融资的模式很多,如设立开发基金、发行金融债券、融资租赁、政策性贷款、商业融资等手段很多。但作为规模化政策性融资的最重要的手段,首当其冲的还是要利用好PPP融资现代化经济治理工具。通过PPP改革成功实践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各项体制机制创新,形成了PPP改革发展与城市治理现代化交互推进的正反馈效应。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产经新闻。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何一华 HN110)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