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特大城市转型方向 成都用“公园城市”演绎“Better City”(2)
时间:2019-04-23 20:17 来源:互联网 作者:Kim 点击:次
目前,成都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已经初见成效,以天府新区、新津县公园城市示范区为代表的城市新区建设,以及天府锦城、交子公园、鹿溪智谷为代表的三大示范引领工程全面启动。与此同时,规划总长1.69万公里的市域三级绿道已经建设2607公里。在成都,人、城、境、业和谐统一的公园城市形态已经显现。 成都建设公园城市一年多以来,生态环境发生得改变最大。以曾经水质一度为劣V类的兴隆湖为例,天府新区出台保护条例,关闭了主要河流沿线500米范围内养殖场286家,规划7200亩的鹿溪河生态区已完成建设3800亩,水质达到Ⅳ类标准。去年11月,兴隆湖出现大批候鸟,成都观鸟会在此共记录到野生鸟类52种,包括红嘴鸥、花脸鸭、红胸秋沙鸭,以及全球仅存500只的青头潜鸭。 如同贺克斌所说,公园城市理论的探索到系统实践,可以系统提升绿色基础设施的水平,解决现状环境问题,打造宜居城市和区域典范,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根本性改善。 塑造城市竞争优势 大国需要大城。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郭仁忠认为,从城市化方面来说,世界城市化在持续推进,世界经济是由大城市群主导的,国家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大城市之间的竞争,社会经济的超线性产出与公共资源的投入导致大城市会越来越大,中国城市发展也符合这一规律。 特大城市在扩张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系列城市病问题,建设公园城市是推进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塑造特大城市竞争优势的有效手段。 郭仁忠表示,建设公园城市,打造良好的自然环境,对促进社会创造力的提升有促进作用。公园城市建设增加公共空间,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往越多,越容易产生新的创意,从而增加社会交流和提升社会创造力。 不仅如此,公园城市建设也为成都发展新经济提供了丰富的场景,众多海内外企业在其中寻找到了新的市场机会。 在本届公园城市论坛期间,简州新城龙马湖公园建设运营项目、高新区三岔站TOD综合开发项目、中国林场集团成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建设项目、宝湾蓉欧国际物流供应链中心项目、哈工机器人产业园项目等10个项目在开幕市上集中签约,签约金额达844.3亿元。 以公园城市为主要形态特征的天府新区,正在探索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融合共生。 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总部经济局局长葛凌介绍,总部经济和天府中央商务区的高质量发展是新区经济方面的主旋律。而公园城市新区生态建设的主旋律。她希望二者能够相辅相成,作为新区和谐发展的主要的路径。 天府中央商务区的规划面积是28.6平方公里,总部经济、国际会展、公园城市和国际交往是四大功能板块。“目前中央商务区的一个整体规划理念是要打造高端集聚功能复合,生态多元的城市形态。”葛凌说。 水质得到初步改善的兴隆湖也开始显现出绿色生态的经济价值。兴隆湖畔,已成功地举办了天府公园城市TPC国际半程马拉松、天府公园城市全国健身达人赛等千人以上的大型活动10余场,200人以上的赛事40余场。形成了周周有活动、月月有大赛的活动体系。 事实上,公园城市正在引领成都市的经济组织方式发生变革,构建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化经济体系,同时,它还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变革市民生活方式,统筹政府、社会、市民,变革社会治理方式。 城市的竞争优势在公园城市的建设和探索中积蓄。贺克斌在首届公园城市论坛上表示,公园城市建设是解决日益严重的城市病的重要推动力,同时它在未来的发展中对于人才、产业、产城结合和区域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力点,公园城市推动环境、产业和社会发展得到综合统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