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聊天室】让城市成为你我温暖的“家”(2)
时间:2019-04-23 19:19 来源:互联网 作者:COCO 点击:次
“城市留不下,乡村回不去。”杨莉认为,这些生活在城市里的农民工是“进退两难”。面对城市的社会制度屏障、文化落差和生活高成本,他们有进不去的无力感;回望家乡单调的生产资料和日渐陌生的生活方式,他们又有回不去的无奈感。 “城市要发展,不能光只有大学生和高科技人才,也要有很多一线工人和服务业人员,他们是中国发展奇迹的‘底层密码’。”杨莉说,目前,我国已经全面启动户籍制度改革,取消城乡户籍之分,通过实行居住证制度,在大城市推进“积分落户”,一批批农业转移人口以新市民的身份融入了城市。 “但融入城市的毕竟还是少数。”杨莉说,更多的人还是手持居住证,挤在“城中村”或棚户区;他们的孩子或留守在农村、或送进教学条件相对较差的幼儿园、中小学,“他们虽然居住在城市,心灵却在漂泊。” 为此,她建议,要有序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为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松绑”,进一步放宽落户条件,优先解决在城镇就业居住5年以上和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以及新生代农民工落户问题。 但最重要的是尊重农民自己的选择。“如果进城务工人员只愿意在城市生活而不愿意落户,政府也要为他们在城市筑造一个温暖的家。”杨莉说,城市相应的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要跟上来,增加幼儿园、医院、保障性住房等城镇公共服务供给配套,稳步实施“租售同权”,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杨莉还建议,应把城市户籍制度改革与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相互配合,帮助农民工返乡创业、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就地城镇化”,推动实现农民市民化城乡联动改革。 赖明勇委员:以“智”取胜,家门口感受城市的温度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新型城镇化要处处体现以人为核心,城镇老旧小区支持加装电梯、健全停车场、便利店等,字字句句都讲到了我们的心坎上。”赖明勇委员说。 赖明勇介绍,自己现在住的小区就是一个老旧小区,绝大部分楼栋都没有安装电梯。“我住在5楼,每天都得爬楼。”他说,现在身体还算硬朗,等再过几年,爬上爬下就很辛苦了,“因此,加装电梯我个人举双手赞成。” 目前,我国城镇化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足和问题,需要通过柔性化治理、精细化服务来解决。赖明勇认为,一些城市通过城市微改造、小区改造、旧村改造等,提升了文化品位、居住环境,社会效益比较明显。 赖明勇以自己生活的长沙岳麓山大学城周边为例说,以前的麓山南路,违章建筑随意搭建、环境卫生脏乱差、车辆乱停乱放现象严重。通过城市提质优化改造,现在的麓山南路以“大学红”为基础色调,人行道护栏、路灯、垃圾桶、绿化树和绿化景观等道路基础设施一应俱全,与沉淀千年的学府气质、高校经典的建筑魅力、麓山苍翠的生态景观,相映成趣。 他认为,随着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速,社会主体多元化、诉求多元化,城镇化建设无疑要在更多细处下功夫。比如,城镇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怎么装?家门口的菜场、便利店建在哪儿?停车场、无障碍通道如何划拨用地?要全面开展城市规划设计,科学谋划城市的成长坐标。城市管理部门要尽快完善整治之后的相关规划,重新规划居民区生活功能,引入城市“有序更新”理念,满足居民群众各类生活需求,提高居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从点滴小事中着手,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城市的温度。”赖明勇建议,要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加强“智能+”在教育、医疗卫生、养老、助残、交通、生态等领域的应用,如:科学设置信号灯等待时间、优化自行车道畅行效率等,为社会治理创新插上智慧翅膀,让城市精细化管理以“智”取胜。 (华声在线北京3月13日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