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凤凰时尚网移动版

首页 > 资讯 >

【睹物思人】王承书:一生三次“我愿意” 隐姓埋名三十年(2)

  中核集团核理化院研究员 严世杰:她确确实实就是说我无悔,我愿意。我改行了比别人损失要小。既然都是从头做起,我为什么不可以?

  第二次选择,仍然是短短三个字“我愿意”。1961年,王承书的笔记戛然而止,因为这次的选择,意味着她要放弃之前所有的功成名就,从此隐姓埋名。

  王承书告别了丈夫和孩子,悄悄来到了中国第一座浓缩铀生产工厂,这一年,王承书49岁。

【睹物思人】王承书:一生三次“我愿意” 隐姓埋名三十年

  1963年底,高浓铀投入生产,这是决定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是否成功的关键。工厂里,数千台机器要分5批启动,能产出合格的高浓铀吗?等待的过程既煎熬又令人期待。

  中核集团核理化院高级工程师 张连合:前3批样品结果都没问题,大家都很高兴,但是一看王承书还是皱着眉头。

  中核集团核理化院研究员 严世杰:她最高兴的(时候)她说我不在这儿,她说我要到最后一批产品出来才高兴。

  1964年1月14日,终于成功取得第一批高浓铀合格产品,为原子弹爆炸提供了最根本的燃料保证。

【睹物思人】王承书:一生三次“我愿意” 隐姓埋名三十年

  中核集团核理化院高级工程师 张连合:大家都屏住呼吸,一会报告来了,突然看到王承书眉头慢慢舒展开,有了笑容,大家就知道成功了。

  至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掌握高浓铀研制技术的国家,王承书带领团队交付产品的时间比原计划整整提前了113天,保证了原子弹的装料。

【睹物思人】王承书:一生三次“我愿意” 隐姓埋名三十年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而此时的王承书,面对的却是继续地隐姓埋名,从事核事业研究。这是钱三强向她发出的第三次邀请,这一次,她仍然坚定地说出了第三个“我愿意”,这一年,王承书51岁。

【睹物思人】王承书:一生三次“我愿意” 隐姓埋名三十年

  中核集团核理化院高级工程师 张连合:钱三强第三次找到她。说有什么困难吗?她说我没有。有什么话要带给先生和孩子,她也没有。那你愿意继续在这工作吗?我愿意。

  由于长期操劳,晚年的王承书患上了眼疾,但她却以浪费为由拒绝了昂贵进口药的治疗。这也是学生诸葛福一直以来的心结,有一次,他由于疏忽,把一份复印不太清楚的英文学术报告交给了王承书。

【睹物思人】王承书:一生三次“我愿意” 隐姓埋名三十年

  中核集团核理化院研究员 诸葛福:她当时看不清,用那个美国带回来的一个长条放大镜,先按字母自己描,描深了,然后再看看,完了之后把我找去,她再一个一个字一句一句话给我修改。

  因为保密的原因,王承书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在采访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这样一段视频,这也是她在生前唯一的影像资料。

【睹物思人】王承书:一生三次“我愿意” 隐姓埋名三十年

  核物理学家 王承书:自己觉得做人还是比较正派,但没有做到一个真正的好党员。

  当时,王承书已经收到了病危通知,她留下了这样一纸遗嘱:将自己一生积蓄的十万元,一分不剩全部捐给了“希望工程”。1994年6月18日,奉献了一辈子,清贫了一辈子,默默无闻了一辈子的王承书走了。

【睹物思人】王承书:一生三次“我愿意” 隐姓埋名三十年

  在她笔记的扉页里,我们发现了这样一张已经发黄的字条,上面写道:“在无论任何条件下,坚决完成党交给我的任何任务,在必要时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