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会写作文?“金牌教头”告诉你:掌握这个窍门就能轻松(2)
时间:2019-04-13 01:51 来源:互联网 作者:大棒槌 点击:次
我先把地瓜放进去,再拿五六根木头放进去,又划了一根火柴放进去,可是火苗太小了,我干脆把所有的火柴连同火柴盒全部都放了进去。 怎么样,发现没有,里面使用了多次重复的词语。教会孩子如何变换说法,你完全可以做孩子的作文“老师”喽。 除了掌握“变”的技巧,肖彤老师给家长还有三点建议: 1 为孩子创造更多的体验机会,先“做”后写 比如:爸爸可以尝试和孩子一起做风筝、放风筝。在制作中,孩子有机会动手参与劈竹劈、刮毛刺、绑架子、糊纸、绘画等环节的活动,边教边学,孩子对精细动作的把握能力就积累出来了。 妈妈可以教孩子动手包饺子,做手工。在参与的过程里,孩子会认识到事物的步骤:捏起面皮,托在掌心,擓起馅,扣在皮上,压平,扽住皮的两端,捏在一起……这样的事情体验多了,孩子遣词造句的水平自然大大提升。 2 让孩子学会观察生活,做有心人 在观察中,学生们会发现许多规律。比方说,吵架时语言往往急促,着急时说话经常是两遍三遍甚至更多次的重复,紧张、害怕时,说话常常断断续续。这种观察有捷径可走,经典的儿童影视作品中就有很多素材。 比如《小兵张嘎》中,侦查员罗金宝带领小嘎子假扮农民卖西瓜,活捉翻译官的片段中,翻译官的几句话就非常值得孩子们反复品鉴。 第一句:“你……你是干什么的?”第二句:“我……我看你像八路。”第三句:“啊!你……你是八路。”第四句:“八爷……八爷饶命。” 反复几遍读下来,孩子们就会对省略号的用法烂熟于胸,自然写出语感很好的片段。 3 帮孩子养成积累的习惯,厚积薄发 读书时,积累优美的词语、句子,多品味有特色的题目、开头和结尾,对提高写作水平至关重要。 有个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积累课文和课外读物中的语气词,二年级就成为写作高手。在他的作品中,写人物开心、兴奋时,“哈、哇”;不满了,不高兴了,“切、哼”;惊讶、诧异时,“嘿、呀呵”;写老爷爷,“好啦——好啦——,你们呀——别争啦——” 瞧,他已经成为小有名气的语言“大师”了。 家长也快来和孩子一起读语文书吧,你会发现其实让孩子写好作文真的没有那么难。 名师简介 肖彤,天津市优秀班主任、大港十佳班主任、大港油田十佳青年教师,所带班级曾获得天津市三好班集体称号。所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获国家级、天津市级一二等奖20余篇。近三年来,受滨海新区教体委的委托,先后为油田、大港、汉沽范围内50余所学校的教师同行上作文教学观摩课,听课领导、教师达500人次。学生作品发表在市级以上刊物有7篇,获全国、市级奖励20余篇。目前,担任学校青年教师作文研修班的导师。2017年创建了“肖老师教作文公益群”,以微课的形式授课,受益的同行、家长和学生多达460人。 策 划 | 小然 排版编辑 | 暖竹 作 者丨张超 图片来源丨摄图网 本文为天津教育报/原创 转载请回复「转载」获取授权 否则视为抄袭 关于文章转载 转载本号原创的文章时,请将下面的完整授权图片放置于文章开头或者结尾处,图片请勿作任何修改,加上即为成功授权,不加的未授权转载一律举报抄袭。 本文转载自∣天津教育报
|
